首先是质量安全问题。尽管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同样问题,但由于我国水产品出口规模最大而引人关注。一些质量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水产品声誉,也使养殖渔民和加工企业经济上遭到重大损失。
“虽然这些事件有个别国外媒体恶意炒作和故意夸大的成分在里面,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牛盾说,这些年渔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小规模分散式的经营方式仍占主体,标准化、集约化加工生产的要求与传统分散的水产养殖生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在全国水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的大趋势下,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不少隐患。
其次是成本上升问题。有关分析指出,目前有几个因素在推动成本上涨:一是人民币升值。自2005年7月汇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从当时的8.27升值到最近的7.10(3月11日基准价),累计升幅达到13.31%。这将明显限制一些低利润、可替性水产品的出口。二是利率提高。如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在2007年一年内从5.73%上升到7.47%。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目前一些加工企业工人工资由过去平均每人每月800元上升到1200-1500元。一些企业反映,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在规范用工制度、保障工人权益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用工成本,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的水产加工企业影响最大。此外,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饲料、原材料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并未同步上升,企业“两头受压”,效益普遍下降。四是燃油价格上涨和全球渔业资源衰退。这也直接或间接造成我国来进料加工贸易面临原料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压力。
第三是竞争加剧问题。牛盾说:“这些年来,我们创造了世界主要渔业国家少有的水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但目前不仅存在着国内同行的竞争,还面临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水产出口领域竞争的压力。面对有限的国际市场,国内有关部门、协会和企业应当认真思考如何适应形势变化,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