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参加行业会议,以及综合各方面信息,我们得出的结论是:2008年养殖恢复将低于预期;各类牲畜、禽类产品供应量增长平缓。主要理由是:①仔猪价格过高,供应不足;②疫病潜在风险,养殖户不能放心养殖;③成本高涨,养殖利润不确定性增加;④环保政策抑制养殖业恢复,等多种因素作用。肉牛以及禽类2007年以来存栏数量均存在下降趋势,这将导致未来一段时间里出栏的缓慢增长。
肉类产品价格全年维持高位
对生猪价格回落的时间预期不断被延后,从07年十一过后,到元旦过后,又到春节过后;思路总是期待着消费旺季过后,价格就会回落。对肉价回落的最新预期是“至少到2008年10月份之后”。基于上一部分我们对08年养殖业的判断,我们认为肉价产品价格全年维持高位。除非肉类消费出现更大下降,可能会刺激价格的回落。
养殖业面临产业转型
我国养殖以分散养殖为主要形态。由于小养殖户饲养的品种落后、技术落后、饲养条件差,抵抗市场风险和疫情风险的能力非常差,养殖行业利润波动巨大。亟待实现革命性的变革。这种变革的趋势已经显现。
中国的养猪业必将走向规模化、大型化,而规模化和大型化必然推动生猪养殖的标准化。此外就是“饲料-养殖-屠宰”一体化经营。养殖朝着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发展。
对相关行业影响
一、养殖业肉类产品价格高企,继续增加对CPI的压力肉类价格高企,推高食品价格,而食品价格高企必然增加降低CPI的难度。
二、饲料行业产量增幅有限,但利润率会有好转养殖业产品是饲料行业下游用户,08年养殖业恢复较慢,产量增加有限,对饲料的需求就不会有较大提高,但终端价格高位运行,加上禽类产品08年价格面临上涨,对饲料价格形成利好。预期饲料行业利润率有望由小幅度回升。
三、屠宰与肉制品行业开工率依然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收益
多方因素制约养殖业恢复
养殖业包括生猪养殖、牛羊养殖和肉禽蛋禽养殖,以及特种养殖。由于猪肉占据居民消费重要位置,对其他养殖产品具有坐标作用。我们重点分析生猪养殖业。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自去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大涨58%,养殖业肉粮比已经创下历史新高9.4:1。在中国5.5:1就达到盈亏平衡点,如此高的利润空间必然会大大刺激养殖积极性。因此各地养殖欲望很高。我们也经常见到某某地将投资多少,动辄上万头的猪场建设计划。甚至有专家前瞻性地建议,一旦猪价下跌,政府该如何采取措施,好像生猪大量上市就在眼前,会出现“猪贱伤农”情景。实际上制约生猪养殖业恢复的因素也不少。通过参加行业会议,以及综合各方面信息,我们得出的结论是:2008年养殖恢复将低于预期。各类牲畜、禽类供应量平缓增长。
主要理由如下
1、仔猪价格过高,供应不足国内仔猪价格依旧维持在17元/千克的高价位(8.5元/斤),说明当前国内能繁母猪存栏依旧不足。从繁殖周期看,如果从2007年2月国内种猪场开始大量补栏开始,需经过18个月左右新补栏母猪方能产仔,也就是2008年8月份;但实际上,由于疫病影响,种猪补栏远远晚于07年2月份。因此相应的仔猪大量出栏也应该在08年8月份以后,则商品猪出栏就会更晚甚至到2009年上半年。尽管我们看到各地都在大兴建猪场之风,但违反自然法则,没有仔猪大量和价格合理的供应,轻言生猪供应如何增长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2、疫病潜在风险,养殖户不能放心养殖养殖业中疫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一旦发生疫病,养殖户不是亏损的问题,往往是倾家荡产。目前国内疫病形势依然很严峻,常见的猪病多达10余种;无名高热、蓝耳病、口蹄疫猪、流感等等。07年的高致病性蓝耳病致使母猪患病后发生流产或死胎以及仔猪成活率低。而美国最新研究发现,蓝耳病毒又极易变异,不同猪场病毒可能都有细微的差异。一旦病毒出现新的毒株,原有的疫苗就起不到防疫作用。这就加大了防疫的难度,也造成疫病屡防不止。影响生猪养殖业更大问题还在于猪的健康状况普遍不佳,有关生猪生理健康的诸多指标都在恶化。这直接影响到成年的健康的猪出栏。2006年至今不少养殖户还没有从猪疫病带来的重创中恢复过来。因此处于观望态度,不敢轻言养殖。
2008年初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导致禽流感疫情传播风险增大,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使病毒比较活跃,同时给畜禽饲养环境造成破坏,畜禽生存条件受到很大影响,也给疫情传播带来风险。
3、成本高涨养殖利润不确定性增加
2007年中国国内谷物价格相对稳定,玉米价格有所上涨。美元如果继续贬值,国际农产品价格还将继续上涨,特别是大豆价格,中国大豆进口量占总需求量58%,国内大豆受外盘影响非常大。2008年豆粕价格还有上升空间。因此整体上看饲料价格也将处于高位。养殖行业一般按照粮肉比来测算利润。如果出现粮食价格涨幅超过肉类涨幅,利润空间就有下降的危险。
4、环保政策抑制养殖业恢复
近期广东省东莞市已经取消了去年出台的“2009年起东莞全市范围内禁止养猪”的政策,当时政策出台的理由是环境污染问题。而这个理由是正当和正确的。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报告显示:中国畜牧业的固体污染物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国内大多数养殖场没有污染处理设施,极少有养殖企业获得排污许可和环保许可证,大小规模的养殖场均是如此。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畜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十分严重,特别是对水源的污染对环境和居民健康都形成巨大威胁。这也导致全国许多地区出台禁养政策。畜牧业污染问题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的农村发展规划;环保总局也将有新的有关养殖业污染的法规出台。
由于生猪供应趋紧,东莞市不得不取消了这个基于环保要求而出台的禁养规定。但是该禁养政策的取消并不意味着环境污染问题对国内畜牧业发展的制约有所减轻。在发展经济和保证环境的两难选择中,未来越来越倾向环境保护。
尽管国家已经开始补贴农村地区的小型沼气池建设,但是大型养殖场的排泄物处理设施耗资巨大,在没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单独建设处理设施较为困难。尤其是在环保要求较为严格的东部发达地区,污染问题将严重制约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5、2008年1月份国内生猪存栏依旧很低
部分地区反映存栏量同比依旧下降20%以上。事实是散户养殖依旧在下降,而规模养殖的增长无法弥补散户退出的空缺。如果春节前出售生猪的散养户节后不再补栏,国内生猪存栏的恢复仍将推后。
猪肉价格全年高位运行
如果生猪养殖恢复不快,那么猪肉价格也就不会下降。2007年至今各部门实际上都将在猪肉价格回落的时间预期一再延后,从2007年十一旺季之后,到春节后,但直到如今,猪肉价格还在上涨。最新的预期是“猪肉价格将全年高位运行”。
而对猪肉价格判断的一再失误源自对生猪供应量的数据严重失实。以某养殖大省为例,上报数字是2007年该省生猪出栏同比增长17%。而实际上该省屠宰企业屠宰量不断下降,根据饲料销售以及屠宰量计算,该省2007年生猪出栏应该是下降了15%。“猪粮安天下”,但这两样东西偏偏统计都非常不准确的。本次人大会上,种子专家袁隆平就在建议国家严查粮库虚报。
2008年3月12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鲜猪去骨腿肉+精瘦肉(非里脊肉)主要批发市场平均价格为23.14元/千克,比上周上升0.09%。预期近期猪肉价格上升。预计全年猪肉平均价格维持在22-26元/公斤。
养殖业面临产业转型
一、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
我国的养猪结构目前主要以农户和小型为主,占生猪出栏总量70%,由于小养殖户饲养的品种落后、技术落后、饲养条件差,抵抗市场风险和疫情风险的能力非常差。受去年严重疫情影响,很多小养殖户对于现在上涨的行情只能是望洋兴叹。而各方信息都传达着这样的信号:养殖业面临着转型,以后中国的养猪业必将走向规模化、大型化,而规模化和大型化必然推动生猪养殖的标准化,即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统一良种、统一饲料等“七统一”,养殖朝着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发展。
近日唐人神集团与美国威特先公司正式签订协议,将共同投资1.2亿元,在湖南省株洲县姚家坝乡建设曾祖代原种猪场扩繁场,这也标志着唐人神集团的“千万头生猪工程”正式启动。
香港大公报消息,香港五丰行近日投资1.45亿元人民币,四川四海集团联合成立四川四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五丰行占25%的股权,是第二大股东。
海南省农业厅消息,2008年上半年该省有望增加13个万头猪场,并分别筹措1亿元实施畜牧规模标准化养殖及能繁母猪和良种扩繁计划。
近日,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江苏省泗阳县人民政府签定合作协议,在该县王集镇投资建设一大型生猪养殖基地,总投资1.06亿元,年可出栏生猪5万头,今年2月底该基地开始建设。
2008年中粮将投资3.62亿元在湖北省武汉市建设1个4万头规模的核心原种猪场,2个4万头规模的种猪扩繁场,4个4万头规模的父母代种猪场,7个1.2万头规模的生猪育肥场。
规模化、大型化和标准化经营又将提高养殖企业的市场信息化水平,做到主动了解市场和及时安排生产。猪价涨跌幅度将越来越小,周期会越来越短,养猪业慢慢进入稳定利润时期。目前我国养猪业行情时好时坏,波动过大,利润好的时,一头肥猪利润在500~700元;行情差时,利润在200~100元之间,说明我国养猪业处在一个不成熟的发展阶段,随着养猪结构的转型及品种良种化进度的加快,养猪业行情会越来越稳定,养猪利润空间应处在20%~30%之间。
所以未来养殖业利润的好坏与否,稳定与否将于养殖模式有密切关系
二、一体化新经营模式产生
产业转型伴随着产业经营模式创新,在上游饲料行业和下游屠宰企业带动下,未来“饲料—养殖—屠宰”一体化经营模式已经在一些地区出现。通威公司的电脑猪、新希望收购北京千喜鹤肉制品公司;在广东一类生产禽类饲料的公司早就与养殖企业进行资产联合或业务联合。这种新型无论是从“食品安全追溯制度”角度、从“减少产业转换成本”角度,还是“规模化经营”等具备多方面都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未来具有非常大发展空间。
我国养猪业必将走向养殖规模化、品种优良化、利润稳定化、饲料绿色化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我国养猪业的优质、高效、安全。
三、政策解读---发挥效益有待时日
2006年猪肉价格暴涨,提高了CPI,惊动了全国人民和政府。本轮生猪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全线上涨暴露了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就是农业发展滞后已经影响到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农业已经到了不得不大力度扶持和改革的时候。为了扶持生猪养殖,国家和政府也相继出台多项措施。2007年8月2日,国务院就发布《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要求各地应立足国内,采取综合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促进生猪生产尽快恢复,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意见》提出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
一、建立能繁母猪补贴制度。国家按每头50元的补贴标准,对饲养能繁母猪的养殖户(场)给予补贴。各地要抓紧制定具体方案,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二、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国家建立能繁母猪保险制度,保费由政府负担80%,养殖户(场)负担20%。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差别补助。在逐步开展生猪保险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保险与补贴相结合的制度。
三、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国家对重点原良种猪场、扩繁场、省级生猪改良繁育中心给予适当支持,对购买良种猪精液给予补助。
四、国家对生猪调出大县(农场)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要专项用于改善生猪生产条件等方面。
五、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励大型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的建设
六、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贷款给予重点支持。地方财政要对担保机构的生猪贷款风险给予必要的补助。
新政策扶持重点放在能繁母猪上,更说明目前养殖业恢复有待时日。要在根本上解决生猪供应问题,做到长治久安,必须从建立一个成熟的产业着手。短期的措施能够解决一时问题,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要进行体制上和制度上的变革。借用一位专家的话:“制度是信念和使命感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