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下降,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迅速。1-11月,水海产品一般贸易出口12.6万吨,下降9.8%,占出口总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94.6%降至90.6%;加工贸易出口水海产品0.9万吨,增长47.2%,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1%上升至6.5%。
二、对韩国和日本出口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韩国、欧盟和日本为前3大出口国家(地区),1-11月,对韩国和日本分别出口5.9万吨和2.1万吨,分别下降20.6%和15.4%;对欧盟出口2.7万吨,增长17.8%,上述三国国家(地区)出口占同期水海产品出口总量的77%。
三、冻鱼及冻鱼片为主要出口产品。1-11月出口冻鱼及冻鱼片9万吨,下降2.8%,占宁波口岸水海产品出口总量的64.7%。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于6月28日宣布,对中国输美的鲶鱼、巴沙鱼、鲮鱼、虾和鳗鱼5种水产品实施自动扣留并禁止入境,直到证明这些产品符合美国的安全标准为止。FDA在声明中说,他们抽查了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的89个中国进口海产品样本,发现有25%的产品中含有非法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残留。FDA称,这些残留物含量不高,不会立即对健康造成威胁,但若长期食用、进入人体,可能导致慢性疾病。
紧随美国(FDA)之后,欧盟也启动了对自中国进口的人工养殖海产品的审查。美国和欧盟的“发难”可能诱使其他重要贸易伙伴对中国产品采取类似措施。
除了上述美欧对我国水海产品“发难”,宁波水海产品出口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层出不穷的贸易壁垒成为制约水海产品出口的主要瓶颈。2006年1月1日,欧盟开始实施新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特别要求进口食品必须符合新食品安全法的标准;2006年6月份,日本开始实施《肯定列表制度》,抬高了水海产品出口到日本的门槛;沃尔玛等公司宣布,所有虾类产品的供应商和生产商必须满足BAP标准(《最严谨的水产养殖规范》)要求,否则不予采购。
二、生态环境恶化和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水海产品品质下降。近年来我国水产区周边经济发展迅速,一些企业的生产活动严重污染了水产区的水质。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湖水大面积污染,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对水海产品的质量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外由于我国水海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对在养殖和运输过程中滥用渔药和在饲料中添加违禁成份的现象监控不力,也容易导致水海产品品质下降。
三是出口市场高度集中,抵抗市场变化风险的能力弱。我国水海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而这些市场是进口检验检疫条件严格的国家(地区)。在上述市场,一旦我国水海产品出口遭遇贸易壁垒,水海产品加工行业的风险就会随之加大。
为此海关建议:一是国内相关检测部门应当加快产品法规、标准、认证和检验制度建设,引导企业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标准体系,有效化解国外贸易壁垒的影响。二是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大出口产品的检验力度,避免危害我国水海产品国际市场声誉的事件发生。三是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降低对日本等传统出口市场的依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