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高效养龟关键措施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2-01  
     集药用、食用、观赏为一体的龟类动物,正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如何养龟才能获益一直为养殖户所关注。现将养龟获益的4个关键措施阐述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一、正确选择品种

    选择品种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世界龟类有257种,按其用途分为观赏类、药用类、食用类。引种前需对龟类市场作一番调查(本地及周边地区),确认哪一种类型龟能获益,再根据自身条件(包括场地、资金、饵料来源、水源等)适当引种。目前,观赏类的红耳龟在国内市场上仍有销路,尤其是稚龟(当年孵化的龟),它以价廉物美优势占有市场,但国内市场上的稚龟大多数仍依赖进口。食用类的鳄龟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含肉率高的特点,是龟类中新的养殖热点。药用类的乌龟如三线闭壳龟等均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龟类养殖渐成热点后,市场上出现了廉价的东南亚龟类,这些龟虽是野生,但难适应我国的气候,加之多次转手,多数龟已患病或受伤。有些养殖户贪便宜,结果因成活率低而导致经济受损。

    二、确保苗种质量

    龟苗分为稚龟、幼龟。稚龟指当年繁殖的龟。幼龟指饲养一年以上,体重250克以下的龟。挑选龟苗可从精神状态、外形、体重等方面观察。外型无伤,爪齐全,反应灵敏的龟视为健康。种龟指具有繁殖能力的龟。种龟分为加温与非加温两种。一般认为加温饲养的龟,繁殖能力较低,产卵数量较少,不宜作种龟。引种应到信誉好、售后服务好的养殖场或专业单位。引种前对供货的养殖场或单位作一番了解,包括龟的来源、饲养方法、食物种类、水质、运输方法等情况,以便为日后饲养做好准备。

    三、选准养殖方式

    正确选择养龟方式,是养龟获益的基础。目前,龟的饲养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季节性暂养、温室饲养、鱼龟混养、立体饲养。

    1、季节性暂养:部分农户、养殖户庭院、池塘等囤养龟,他们在8、9月份低价购进龟,到春节前后销售,或利用地区的差价获利。其特点:投资小、规模小、资金周转快、收获大。但风险也较大,例如收购的龟不健康,养殖的方法不当,龟易患疾病,往往会引起大批死亡。

    2、温室饲养:在自然条件下,龟的生长速度缓慢,养殖周期一般为4—5年。因此,养殖户仿效温室养鳖的方法,引进稚龟,将水温控制在25℃左右,在短期内将龟饲养成商品龟。其特点:生长周期短、获利快,但一次性投资大。

    3、鱼龟混养:利用现有的池塘,稍加改造,依据动物间生活习性的差异形成新的食物链,在池塘中套养鱼、龟。鱼龟混养的特点:充分利用池塘,提高投饲效率,成本低,不受季节限制,风险较小,但生长周期较长。

    4、立体饲养:由于城市里场地小,养龟利用阳台、庭院,充分发挥空间建成多层的养龟池。这种饲养方法适宜养商品龟、幼龟、稚龟。立体饲养的特点:生长较快、降低能耗,周期短、获利快,但饲养密度大、病害多、繁殖率低,成本略高。

    四、掌握饲养技术

    饲养技术包括饲养密度、饵料、水温、疾病防治以及日常管理等。

    1、饲养密度:饲养密度高低,直接影响龟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饲养密度高,制约龟生长,易引起龟患病;反之,龟生长适当,发病率低。因此,只有饲养密度适当,才能充分利用池塘,才能将龟饲养好。一般来说,稚龟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60—80只,成龟(重300—750克)饲养密度为5—8只。

    2、饵料:龟的生长速度、体质、抵抗能力,饵料起着主导作用。如投喂缺乏某些营养的饵料,往往会导致龟的营养不良,进而引起疾病。因为,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营养成分和数量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稚龟阶段,适宜投喂鲜活饵料,如水蚤、红虫、丝蚓及大平二号幼蚓等。幼龟及商品龟适宜投喂人工混合鳖饲料、新鲜家禽与牛、猪内脏及下脚料,并定期在饵料中拌入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成龟的饵料基本同于幼龟,只是不同季节,需在饵料中添加不同的物质。春季需添加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有益于龟产卵。秋季需添加抗生素等药物,有益于预防疾病,使龟安全越冬。

    3、水温:龟是变温动物,龟的活动量、进食多少完全受水温控制。不同种类龟的适宜水温有所差异。大多数龟类生长发育的适温范围为25—30℃。

    4、疾病防治:养龟业中,疾病防治工作不可忽视。龟患病仅从外表症状难以发现,一旦发现龟停食、反应迟钝、四肢无力等症状时,其病情已到危急程度。所以,对于疾病宜从预防着手,坚持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目前,龟类养殖对很多养殖户来说,仍是一门新兴的养殖业,养殖中存在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稚龟成活率、疾病防治、销售等问题。因此,建议养殖户在投资养龟业前,做一番市场调查,然后确定发展套路,开始适当养殖一些龟种。切不可盲目上马,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