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作为促进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2006年渔业科技工作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近半个世纪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历史证明,水产养殖要实现由速度、数量型增长向数量、质量、结构、效益并重型转变,离不开科技的引领和支撑。科技进步是水产养殖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针对当前渔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入户率较低以及渔民科技文化素质较差等突出问题,今年渔业科技将重点组织开展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整合渔业科技力量,加强重点关键技术的研发。2006年,农业部将充分发挥国家和一些省级水产科研教学单位的优势和作用,结合“十一五”渔业科技攻关和“948”渔业引进项目的实施,重点围绕大宗及出口主导品种、新型渔药、渔用疫苗、高效环保饲料和健康养殖模式等开展联合攻关,切实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制约瓶颈,为渔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是扎实推进渔业科技入户,加大重点技术推广力度。2006年,农业部将进一步扩大渔业科技入户试点范围,以11个渔业大省为重点,选择好13个国家级示范县,带动一批省级科技入户示范县,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向示范县倾斜,重点抓好对虾、罗非鱼等主导品种和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等主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积极开展主体培训,强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养殖,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科技文化素质,扎实推进科技入户工作。以科技入户作为渔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切入点,争取培育5000个渔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0万农户,先进实用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示范户水产品产量和收入比前三年提高10%以上。三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强化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各级水产推广机构要重点抓好科技入户、渔民培训、水生动物疫病测报和预防等工作,配合渔业主管部门遴选渔业重点推广主导产品和主推技术,做到技术服务到池、技术成果到户、技术要领到位,实现渔业科技与示范户的“零距离”接触。
水产良种在水产养殖业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国水产良种发展的现状如何,实施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在推广水产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方面有哪些思路?
苗种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首要物质基础,而水产原、良种是决定苗种数量、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水产良种(为生产用语,而非育种学用语)是指生长快、肉质好、抗病性强、性状稳定和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养殖(或栽培)的水生动、植物种。据养殖专家测算,采用良种或一般品种经过提纯复壮后,一般可增产15%~20%。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水产养殖业大发展,都得益于“种”的突破。推广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是促进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建国以来,经过广大水产科研和生产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良种选育、生产、开发和推广工作取得很大进展。目前,我国主要水产养殖种类已达120多种,各种水产苗种繁育场约有1.6万个,水产养殖遗传改良率达到16%,良种覆盖率48%。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水产原良种场建设的投入,初步形成了我国水产良种工程的框架。1998年~2004年,国家共投资建设水产原种场36个,已验收挂牌的国家级水产原种场16个;水产良种场129个,已验收挂牌的国家级水产良种场26个。截止到2005年底,国家、地方政府联合投资、主要由各省级水产技术推广站承建的水产引种保种中心共22个。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农牧业相比,与自身的发展需要相比,我国水产良种发展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实施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将进一步加快推广水产良种的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全面实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加快渔业良种二期规划的实施,重点建设遗传育种中心和水产原良种场。二是培育自主育种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我国独立和相对完整的水产良种选育体系。三是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创新原良种场管理机制,支持现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开展原种采集、整理、保存和良种选育工作,探讨水产良种补贴途径和方法。通过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的实施,力争到2010年,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2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