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毛猪存栏趋势分析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1-03  
     肉价高企,民众唉声怨道,总理视察生猪生产,举国关注。为此,国务院下达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如提高母猪补贴、对规模化生猪养殖实行优惠贷款,对于生猪经营进行减税等等多多。那么,在甚为良好的政策环境中,生猪存栏在中期内是否一如大家的预期转呈快速向上的趋势呢?我们认为中期内生猪存栏大幅向上可能性甚微,短期内,生猪存栏将是继续稳中有下的态势,中期内,生猪存栏增长的态势也将是缓慢的。我们主要从如下几点进行论证:

    1、 且不追溯时间过长,在06年年度,大家将猪肉价格的下滑寄希望于07年10月份。此时,在这样的预期之下,猪肉价格在该心理的影响下,该年度10月期间的确表现出向下的欲望,但在客观存栏的条件下,需求略有好转其价格就飞速直上(当然此次价格向上不仅仅存栏短缺的原因,对于价格的运动在此姑且不述)。因此,首先可以肯定,生猪存栏并没有得到根本的增长。

    2、 为什么说短期内将呈继续下降的态势?疾病困扰依然存在。两广、两湖,以及我国北方大部地区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发病率与死亡率都较高的疫病。其主要表现是:母猪妊娠率降低、流产、降低产仔率,以及仔猪成活率降低,商品中小猪死亡率高等。

    3、 为什么我们依然对中期被的生猪存栏依然不看好?基于:

    A、 我国生猪养殖模式以农户散养为主,占整体养殖的80%左右。而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这将打击我国当前的生猪养殖模式(东莞禁止养猪就是明证),更多的农民从农村事物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将可能放弃生猪的养殖。因此我们认为生猪补贴对农户的养殖激励所起的作用将被弱化。当然,此刻,也恰恰是规模化养殖的大好时机,而前期,规模化养殖却受散养模式导致的市场风险所制约。

    B、 当前,大规模养殖受加工能力的制约,而屠宰加工能力的扩大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

    C、 至当前,母猪大幅减少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那么乐观环境下估计,从当前的时点上看过去,商品生猪的存栏得到绝对增长还需要2~2.5年。

    D、 规模化养殖受主体对未来市场预期风险的担忧而控制规模扩大的速度。

    综上,在散养退,规模进的同时,这一转化过程需要时间来对其进行激励和打击,我们乐观估计这一过程要需要2.5~3年时间。

    通过如上的分析,可以认为短期内,商品生猪存栏将是继续下降的,中期生猪存栏大幅向上可能性甚微,其存栏增长的速度也将是缓慢的。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