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鳗鱼产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起步试养阶段(1985~1987年)。由顺德区勒流镇黄连村7户农民利用土池(软式)养殖鳗鱼成功,并被迅速推广,成为广东鳗鱼养殖的一大特色,拉开广东鳗鱼产业化发展的序幕。
迅猛发展阶段(1990~1996年)。在试养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推广,1996年,顺德区的养鳗面积近10万亩(其中外延2万多亩),投苗量13485万尾,年产量由1990年的491.1吨,增加至1996年的18302吨,增长了36.2倍,形成了规模大、发展迅猛的态势。此阶段市场需求旺盛,我国鳗业竞争优势突出。
低谷徘徊阶段(1997~2000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的影响,加上养殖规模发展过快, 1996年至2000年期间,出口日本的鳗鱼价格急速下降。1996年下半年的几个月里,鳗鱼出口价格由1996年的每吨16~17万元降至9~10万元,曾一度跌至2.5万元的谷底。不少养鳗者尝尽了苦头,投入资金血本无归,养鳗者真正深切体会到市场经济对违背其自身规律者的残酷无情,经营意识开始从狂热扩张向理性发展转变。
持续发展阶段(2000~2007年)。此段时期鳗鱼业的发展态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投资主体从原来国有、集体和个体经济混合的结构向纯民营资本转变;二是发展规模从原来盲目扩张向根据市场需求适度规模转变;三是经营理念从以追求产量产值为主向追求产品的安全优质为主转变;四是产业内各相关环节不断配套完善。顺德区的鳗苗培育场发展到6家,培苗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培苗能力达1亿尾,建立了稳定的鳗苗供应渠道,保证鳗苗供应。建立了完善的饲料生产、供应体系,顺德全区建立了鳗鱼饲料厂10多家,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同时技术服务体系也建立起来并逐步完善,使鳗鱼的基地化生产有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五是养鳗业实施总部经济战略,走外延发展道路。顺德鳗业实施总部经济战略,鼓励有实力、规模大的养鳗户走出去,到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污染少、有发展潜力的台山等地区养鳗。台山由于具有良好气候和生态条件,最适合鳗鱼生长,成为顺德鳗鱼外延农业的重要养殖基地。在顺德境外发展养鳗面积达数万亩;六是组建了行业组织,形成了行业整体协调运行机制,改变了以往各自单干,一盘散沙,易于被竞争对手各个击破的被动状况。
在鳗鱼养殖业发展变化的这个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上个世纪60年代前,世界鳗鱼养殖中心一直在日本,60年代转到台湾,70年代再转移到我国闽、粤东(潮汕)、苏、浙、沪地区,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转移到顺德和珠三角地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下,顺德已发展成为苗种培育、养殖、加工、销售(出口和内销)、饲料和添加剂等配套比较完善的鳗鱼产业链,鳗鱼的产业化发展水平较高,2006年,顺德出口活鳗占全国80%以上、烤鳗占全国 30%以上,顺德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鳗业之乡”。
构筑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网
为了切实提高鳗鱼质量,积极应对入口国围绕着“安全、健康、安心”的问题而展开技术和质量壁垒,着力提高鳗鱼业的竞争力,我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生产者,按销地市场的要求组织生产要求,采取得力措施,齐抓共管,通过一手抓源头监控,一手抓产品检测,尤其是农业部门在如何提高鳗鱼产品质量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鳗鱼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以顺德鳗农为主体的广东鳗业生产的产品,越来越赢得各进口国消费者的青睐和赞誉,“顺德鳗鱼”蜚声海内外。正如日本鳗鱼输入组合森山乔司理事长对媒体发表的评价:“中国鳗鱼世界第一安全!”按日本官方公布的数据表明,其从中国进口的鳗鱼产品合格率达 99.8%以上,高于从美国进口的同类食品。
1.检验检疫部门(简称CIQ),通过严格把关,并帮助鳗鱼业建立健全了从源头开始到产品出口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从鳗苗购进和培育开始,到投放入池养殖,饲料药物使用,成鳗出池前后,以至活鳗进入加工厂到烤鳗制成品上市前,对每个环节都无一例外地制定了细致严密的制度规范。在CIQ的支持帮助下,所有养殖场和加工厂制定了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生产操作规程,所有加工厂和活鳗包装场都装配了电子监控系统并实行了相应的管理机制;每池鳗鱼出池上市时,至少都要经过3次以上检验;最近,CIQ还对所有经检验合格的出口鳗产品施行了电子标签制度,确保了合格产品不被掺假和对源头的追溯。
2.营造生态养殖环境。原生产基地主要位于珠三角工业中心区域,为了避免其因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环境恶化对鳗鱼健康养殖的不利影响,顺德为养鳗业选择生态条件较好的台山市,投入巨资开辟了数万亩新的养鳗场,积极推行总部经济战略,实行了生产基地的战略大转移,为实现鳗鱼健康优良环境的养殖奠定了基础。
3.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几年来,在省、市、区农业部门及科研部门的支持下,养鳗场积极推行应用国家、部、省和地方制定的鳗业生产标准,制订无公害生产管理方案,并自觉把标准化生产与无公害养殖管理方案落实到养殖生产的具体过程中。经农业部、省海洋与渔业局等有关部门通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目前顺德(含在台山的外延部分)已有一大批鳗鱼养殖通过了无公害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
4.建立健全鳗鱼产品检测机构,为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监控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技术条件。从2005年开始,顺德区已实施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落实相应的配套设施;除顺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顺德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顺德区卫生防疫站外,各镇(街道)设置检验检疫站,添置检验检疫设备、配备检验检疫人员。鳗鱼行业组织还自筹资金建立起鳗鱼质量检验中心,各烤鳗厂也投入巨资配置检验检疫设备,可对鳗鱼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土质、水质等)、投入品(苗种、饲料、渔药等)和鳗鱼产品进行全方位检测,检测精度足以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要求。
5.在广东鳗协的组织协调下,与当今国际最先进的养殖生产模式接轨的“鳗鱼HACCP实验示范区”项目也被深入引进到养殖生产中;同时在鳗鱼业中积极开展了“科技入户”活动,直接带动和辐射养鳗面积达数万亩,使健康养殖技术广泛深入应用到养殖生产中。
6.在政府、鳗协的推动下,适时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活动,大大提高了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2006年以来,仅广东省鳗协主办的技术培训班,就达到18次之多,参训人员达1000多人次。
鳗鱼业协会成功为鳗鱼业发展保驾护航
鳗鱼业的发展,除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和持帮助外,行业协会组织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6年7月25日,以顺德鳗农为主体的广东鳗鱼业协会,总部进驻顺德,一年多来,鳗协以构建鳗鱼业和谐发展环境为宗旨,配套完善各项服务,尤其是在对外攻关、行业自律、稳定价格、信息交流、技术指导、规范运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保证了养鳗业的健康发展。
(一)及时平息鳗鱼的药残风波。去年七八月份,日本通报我出口鳗鱼中硫丹含量超标的药残事故。短期内日本媒体、香港媒体等纷纷扬扬发表文章攻击中国鳗鱼,我国有关部门也采取措施暂停了鳗鱼的出口。对此,广东鳗协公开、公正的办法,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在15天内排查了100多个药物,迅速找到了硫丹残留的源头,是鳗农误用了未标明实际成分的某杀虫剂所致,弄清了事实的真相,及时平息硫丹药残风波。
(二)切实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去年三四季度,针对日本进口商联合起来,人为压低我们鳗鱼产品收购价,打压我国鳗鱼产业的发展,省鳗协多次召开养殖大户会议和理事会,准确估计形势,统一鳗农意见,协同价格,一致对外力挺广东鳗业,有效地保护了业界的利益。
(三)促进市场秩序优化。鳗协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到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及时解决鳗鱼流通渠道偏窄的问题。鼓励养殖大户参与鳗鱼深加工和流通。
(四)加强业界信息交流。省鳗协建立了以互联网络、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平台,通过办鳗鱼业资讯及业界论坛加强业内信息交流。将相关市场、生产、销售等各种相关信息在第一时间向会员企业发布。省鳗协积极参加中国鳗工委、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鳗鱼分会举办的各种对外交流活动。支持配合办好《中国鳗业资讯》,提供准确的信息,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创办“广东鳗鱼业健康发展高峰论坛”。加强沟通与交流,请政府部门有关领导、鳗业专家学者,共谋鳗业发展大计。
(五)加强行业自律。协会通过各种方式向会员企业宣传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会员企业中形成了一种普遍的自我约束的质量安全管理模式。促进成立鳗鱼健康养殖研究所成立,开展技术研究攻关课题,为广大鳗农提供更高层次的技术服务。协会还通过以渔药监管为重点,加强对鳗鱼养殖投入品的监管。在全国率先实施鳗用渔药行业推荐制度。让有实力、资质好、诚信度高的鳗用鱼药厂家向协会签订质量承诺书,由协会向会员单位推荐使用较为放心的药物品种。开展技术培训,全面提升业者素质。
(六)当好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组织业者参加检验检疫部门举办的有关活动,积极协助报备出口养殖场的年审工作。主动争取地方政府及农业、税务等部门的支持,为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省鳗协在推动广东鳗鱼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许,在全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成为省民政厅推荐两家在大会上作经验介绍的协会之一。
积极应对谋划新发展
我国的鳗鱼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每次的打击都是入口国围绕着“安全、健康、安心”的问题而展开。打击最为明显的是鳗鱼主要消费国日本,阶段性地利用绿色技术性措施对我国出口的鳗鱼进行进口设限,多次以药物残留为由,对中国鳗鱼产品进行强制性“命令检查”。而且还制定了非常苛刻的《肯定列表制度》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来限制我国鳗鱼及加工产品的进口。尤其是今年以来,日本政府为保护本国鳗农利益,对来自中国的鳗产品进行抵制,通过媒体恶意炒作,使日本国民对消费中国鳗产生恐惧心理,鳗鱼消费直线下降,导致我国鳗产品出口严重受阻,鳗鱼业界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新形势,如何应对鳗鱼进口国的技术和质量壁垒,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鳗鱼业的健康发展,这是我国各级政府及鳗业需要探讨和解决的课题。面对目前的困难,鳗鱼业界最近采取了以下的应对措施:
1.到日本进行现场考察,收集相关信息。
10月下旬,广东鳗鱼业协会与广东CIQ联合组团实地考察了日本鳗鱼市场和同行情况。考察发现:(1)日本超市很难见到中国产烤鳗;(2)日本养鳗业组织非常恐惧我国同行业的迅猛发展,制造事端中伤我鳗鱼产品;(3)有些日本经销商仍对销售中国烤鳗信心十足,有一家表示将陆续开设100家连锁店专销中国烤鳗;(4)、日方养殖业者也担心过度的炒作最终将失去消费者,断送共同市场,建议召开多方(日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养鳗业者座谈会研究磋商有关问题;(5)韩国市场鳗鱼价格很高,但对外来产品抵制较强,很难打入该国市场;(6)在日本超市买回的日本国产烤鳗样品经有关检测机构检验发现,“先锋霉素”严重超标(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规定在水产品中禁用);(7)日本烤鳗厂不但拒绝我考察团入厂参观,还拒绝本国主流媒体记者进入采访,而我国烤鳗企业敞开大门欢迎各国使节和媒体参观采访。
2.召开中日双方座谈会,谋划应对措施。
2007年11月6日在召开厦门中日加工鳗、日本鳗输入组合与我鳗鱼养殖业者座谈会上。座谈会一致认为:日本媒体对中国食品的不符事实的负面报道对鳗鱼市场造成了冲击,中国和日本进口商利益一致,双方要加强合作,消除负面影响。面对少数媒体的恶意宣传,中方不能再保持沉默,中国食品土畜商会鳗鱼分会将对恶意炒作的媒体提出起诉。2002年以来,中国政府和养殖者在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尽量减少用药,鳗鱼的成活率从95%下降到80%,不用受背景污染的鱼塘养鳗鱼。中国产的鳗鱼特别是广东鳗鱼,质量安全水平是过硬的,请日本消费者和进口商放心。
3.加强海峡两岸合作,共同促进鳗业发展。
12月8日,海峡两岸鳗鱼业代表70多人聚集福建莆田,召开“第四届海峡两岸鳗业发展研讨会”。与会代表深入研究探讨了当前形势,提出应对策略,签署了《莆田宣言》。宣言指出:海峡两岸鳗业界的利益是一致的,要加强合作,互通信息,互相支持,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近年来主要进口国贸易保护主义给我鳗鱼业造成的影响,首先要从鳗苗资源入手,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每年在海峡两岸捕捞到的早期鳗苗,基本投放在我国境内养殖,争取鳗鱼业市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要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特别是国内市场要加强宣传和开拓,彻底改变销售渠道单一的被动局面;要继续推广鳗鱼的健康养殖,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建立行业监督与举报机制,打击只顾牟利不管质量,以次充好危害行业利益的害群之马。
4.采取应急措施,应对当前困难。
面对当前的困难,广东鳗协召开二届第六次理、监事会,专门研究当前形势。动员加工厂、养殖户加强团结,相互配合,一方面适当加工库存,减少活鳗压池负担;一方面携手抵御恐慌抛售的恶性现象;引导养殖户在合理价格前提下,有计划销售适量活鳗,以缓解资金的严重困难。最近,鳗协与有关行业组织又专门召开了养殖大户会议,落实《莆田宣言》,并酝酿制定出台我省活鳗出池最低保护价格,动员鳗业加强团结,合作互助,齐心协力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