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水产品价格相对于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显然价格上升幅度小,有的产品价格甚至处于稳中下降的趋势,如对虾,在养殖对虾的成本比例中,由于饲料成本所占的比例可达30%~40%,加之今年养殖对虾出口受阻,虾价普遍跌破成本,全国90%以上的养殖户亏本。在这样一个市场形势下,广大渔农的口袋能继续“加厚”吗?
打优势牌 以特色养殖带动效益上升
市场形势如此,今后的养殖之路该如何走呢?笔者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坚持不懈地推进渔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抓住产业优势和特色,全面提高产业发展能力。继续坚持“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构建养殖、捕捞、加工、物流、休闲渔业结构合理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各地要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和培育优势养殖水产品产业带,政府部门要从政策、资金、项目上予以扶持,重点加强良种繁育、病害防治和质量检测体系,提高其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和国家产业扶持政策,以及各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像东部沿海地区应积极拓展养殖新领域,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中西部地区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渔业和冷水性鱼类养殖;城市郊区、重点渔区可改造利用现有养殖设施,发展休闲渔业和观赏鱼养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使渔民收入稳步增长。
打绿色牌 以优质优价增加收益优质优价是市场交易的起码原则,水产品最终要用于消费,消费必然要注重其质量及安全。当今消费者最欢迎自然、无毒、无污染、无药残的无公害水产品,这就要求养殖方式的更新换代,要摒弃以前那种追求“快速”和“大量”的养殖观念,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从而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水产品。养殖方式的革命要从根本上做文章,养殖水域的选择,鱼种的选养与培育,饲料和肥料的使用,渔病防治与渔药使用等各方面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执行,实现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水产品安全。据此,广大渔民及养殖经营单位要在大力推进无公害健康养殖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因地制宜发展混合型养殖,不失时机地开发有机水产品养殖,加大力度开展大水面水产养殖开发,不断拓宽增收空间,实现渔业全面发展。
打市场牌 以市场开发推动效益增长
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水产品生产经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开拓力度,一方面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组织企业进行国际国内市场开拓活动;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解决和减少水产品国际贸易争端的方法。在国际国内市场开拓方面,我们重点要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健全水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水产品的国际贸易迫切需要及时、可靠的国际市场动态信息作为保证。为此,我们要以中国的渔业贸易信息咨询机构为中心,强化信息咨询体系建设,以提供及时、可靠的国际市场动态信息。既要抓好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又要注重信息发布的质量,争取发布的信息能引导渔农以销定产,并有利于出口企业捕捉国际商机,生产适销对路的水产品,保证水产品货畅其流。二是努力开拓新兴水产品出口市场。要努力开拓新兴水产品出口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要在稳定现有市场的条件下,致力于多元化市场的建设。我们应在提高水产品质量的同时,针对各地区市场分布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发出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和时尚的水产品,选择和开发多国市场,以减少个别市场波动给水产品出口带来的波动。
打营销牌 以策略创新确保货畅其流
首先要灵活多样地创新营销方式。“长年养鱼年终卖”的营销方式早已落后,销售方式和策略的创新已迫在眉睫,其关键是“依托信息,灵活应变”。如什么时候赚钱什么时候卖,随行就市,像一年四季的节假日或重大活动的时候可随时上市;也可以上门到相关单位或个人家庭联系销售,送货上门,服务到家;还可以抓住地域性差价信息的机会,实现异地销售;也可以以鱼换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另外,通过垂钓上市不但可以解决卖难问题,还可卖出好的价格;像有的地方以节促鱼,也可以实现渔业增效;在销售方式上可以鲜活销售,可以直接进超市、连锁商店,也可以通过网上销售,或通过展会、商会推介,或加工出口,实现出口创汇。
其次要注重品牌经营。当前水产品市场供应丰富,消费者从不重视品牌转为认品牌购买。特别是大中城市,水产品零售交易方式正在由集市交易向超市交易方式过渡,超市交易方式的迅速发展为品牌水产品特别是名牌水产品提供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所以,要树立品牌意识,既要生产出品质好、适销对路的优质水产品,还要注重品牌树立,做大、做强品牌,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要一如既往地重视水产品加工增收,卖加工品比卖初级品显然利润空间要大得多。水产品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在我国方兴未艾,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还能使产品增加附加值,实现不可低估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