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光明乳业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本轮调价涉及公司旗下牛奶和酸奶部分产品,约占全部渠道产品的30%。光明方面表示,原奶、能源、运输、人力等成本均在上升,光明一直在努力优化供应链来消化成本。“这次调整是我们实在无法消化部分产品。”
今年8月份,光明华东市场的巴氏鲜奶调价10%左右。当时蒙牛的常温奶也一起涨价。而在最近三个月中,伊利上海的批发价(8包装纯牛奶)也先后两次调价,涨幅在3元左右。在北京,上周三元宣布了今年以来的第一次调价,产品涨幅约10%。传闻称蒙牛下个月还将把液态奶产品价格上调8%~10%。对此,蒙牛仅表示:“会考虑多方因素,在必要时对产品价格作出调整。”
受到原料价格上涨影响,乳业上市公司股价开始震荡,上周伊利、蒙牛两家公司股票均遭遇“滑铁卢”。其中,蒙牛在4个交易日内下跌了17.4%。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指出,经历此前的高速增长后,伊利和蒙牛将遭遇一个门槛,“风险到底有多大,是否会总爆发,现在还不好说。”
对于未来的赢利预测,蒙牛方面拒绝评论,仅表示,公司正通过改善产品组合、严格控制成本、规模化生产以及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式消化成本。
据资深乳业分析师汤志庆介绍,上海的收奶价格每公斤在过去三个月内涨了0.1元,而在北方,半年内原奶价格已经从每公斤2元~2.1元涨到2.8元。“广州涨得更厉害,预计已经突破3元了。”汤志庆指出,上海的奶源主要属于企业所有,因此相对稳定,但是上海的奶源有限。“光明在上海的奶源大约5万头奶牛,占其奶源的总体比例并不高。”汤志庆指出,目前包括光明、伊利、蒙牛在内的主要乳企,均是通过自有固定奶源和社会奶源收奶。后者占据一定比例并相对不稳定。“大家都要抢,关键是看谁的价格高。”
而王丁棉指出,原奶供应的不稳定因素给企业带来风险。“这种情况下,企业都在花大力气建自己的奶源基地。”
某乳企负责人表示:“现在终端涨价幅度远赶不上原奶的涨价幅度。”其指出:“目前还看不到原奶涨价有停下来的迹象。”此前不少奶农养牛赚不到钱,部分养殖户无奈之下选择宰杀奶牛。为此中央连续出台政策扶植奶牛饲养业。不过,这位业内人士指出:“奶牛成长需要1年半到两年的时间。缓解国内奶源紧张局面需要时间。作为企业,我们不是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