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11月初,远在湖南常德的湖南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非公开定向增发拟收购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权,这是否意味着阳澄湖大闸蟹将爬进"洞庭湖",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这两则消息随之带来的则是如何破解的两个困局:建起来容易拆起来却并非易事的围网养殖困局,谁来破解?"阳澄湖"大闸蟹品牌保护困局,又该如何破解?
大闸蟹让路
太湖治理
秋风起,蟹脚痒。从9月15日起,阳澄湖大闸蟹就已纷纷上市,而阳澄湖大闸蟹围网养殖面积明年将减半的信息,也因奔波于各地进行市场推销的杨维龙的不断重复,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杨维龙的身份是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据他说,为了保护阳澄湖水域周边的自然环境,明年阳澄湖的围网养殖面积将从8.06万亩缩减至3.2万亩。受其影响,预计明年阳澄湖大闸蟹的总产量将从今年的2100吨至2200吨锐减至1000吨左右。
围网养殖面积减少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对于消费者而言,肯定是大闸蟹价格的上涨。但对于养殖螃蟹者而言,心情就要复杂得多。
记者昨天咨询了江苏省和苏州市有关部门,他们一致表示,已经在考虑渔民的补偿以及出路问题。
围网养殖面积将严重缩水已成事实,渔民虽然都面临着自身利益的损失,但他们大多数人都表示,从短期看,他们确实会有一些损失,但从长期看,这样的调整对于螃蟹养殖业是件好事,因为通过调整,可以使螃蟹养殖更加规范。同时,养殖面积压缩之后,水体状况会得到明显好转,螃蟹长得会更好。
整治围网养殖
箭在弦上
记者昨天在太湖、阳澄湖畔看到,烟波浩渺的湖面上,竹竿、渔网将湖面分成一块块的小方格,这种围网养殖的模式成了131万亩苏州水产养殖的主体。
据了解,整治围网的范围,不仅仅是阳澄湖,还包括更大范围的太湖围网养殖区域。目前,太湖水域有4096户在19.6万亩水面上围网养殖,涉及人口达万余人,阳澄湖约8万亩;到今冬明春,西太湖2.6万多亩围网将全部拆除;今年秋冬季节,被列入整治范围的太湖围网将不再允许放入鱼种;两年内,东太湖16万亩围网养殖面积将压缩到4.5万亩。对太湖流域其他湖泊的水产养殖,也要实行严格控制,其中就包括与太湖仅相隔一个苏州城、且有内河相连的阳澄湖。
整治网围养殖,是江苏省"铁腕治太"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为了实现"用5年时间,有效控制湖体富营养化程度,实现水质明显改善"的太湖治理目标。不过相应的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这张网建起来容易拆起来却非易事。目前苏州有关部门最新的方案就是,可以像征地一样将渔民手中水面收回,然后像拍卖土地一样以合适的价格交给一家公司去运作,让一部分渔民发挥特长,继续留在湖面上从事水产养殖,不过身份将由渔民变成公司的职工和股东,部分渔民从事水产相关的服务、水产深加工、休闲旅游等产业,形成分工合作的大水产模式。据悉,如果这样做就需要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市场化运作,这既能保证传统渔民有不错的收入,又能做大做强,整个产业而且可以使太湖养殖朝着规范和有序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生态养殖。
洞庭水殖吃掉"阳澄湖"?
就在围网养殖面积减半消息传出不久,10月底11月初,远在湖南常德的湖南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了收购并增资阳澄湖公司51%股权的议案,该公司将以定向增发形式,募集5309万元用于完成上述股权收购,并对阳澄湖公司进行增资,这是否就意味着阳澄湖大闸蟹将爬进"洞庭湖"?
据公开资料显示,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是由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集体资产经营公司、上海泓鑫置业有限公司、上海群仪投资有限公司等5家法人单位组成。对洞庭水殖来说,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57%的股权原本就属于公司第一大股东泓鑫投资的另一控股子公司——上海泓鑫置业有限公司,由此可见,洞庭水殖早就看上了"阳澄湖"这块金字招牌。
由于阳澄湖大闸蟹这块牌子在全国大闸蟹业排名第一,去年苏州渔业产值达70多亿元,蟹业25亿元左右,加上养蟹过程中,从设施、种业、施料、贸易,这个产业达到100亿,而洞庭水殖去年营业收入为3亿余元,以产值算,如果将苏州的水产业整合起来,可以再造30个洞庭水殖,不过遗憾的是,由于太湖、阳澄湖水产经营过于分散,单个公司难以形成规模生产和销售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如今面临被别人整合的命运。
令大闸蟹养殖户和经销商担心的是,洞庭水殖通过此次定向增发股权收购,将间接持有"阳澄湖"这块金字招牌,意味着这块招牌有可能就此远走他乡。而目前洞庭水殖还只是通过其子公司间接持有阳澄湖的股份,一旦经过定向增发后,股权将通过上海泓鑫平移到湖南泓鑫,湖南泓鑫则是洞庭水殖的第一大股东,股权平移到洞庭水殖。
蟹农呼吁不要自毁招牌
作为苏州的著名水产品,"阳澄湖"大闸蟹一直是苏州人的骄傲,因此湖南洞庭水殖将通过定向增发股票的形式来控股阳澄湖大闸蟹有限公司的消息一出,很多养蟹人坐不住了。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阳澄湖"牌大闸蟹就被注册,此后商标法的出台,规定地名不能作商标,这使得"阳澄湖"牌成为稀缺资源。可是后来运作这一商标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等原因,将企业出让给洞庭水殖的股东。对于这一变故,当地的大闸蟹养殖户和经销商一直耿耿于怀,如今又传出洞庭水殖要吃掉"阳澄湖大闸蟹"的消息,更有人说"阳澄湖"这个著名商标也可能会被上市公司收入囊中,因此在情感上当地的大闸蟹养殖户和经销商怎么也接受不了。
蟹农吴先生说,"阳澄湖这个招牌现在这么响亮,和本地人多年的苦心经营分不开,如果今天给人掏笔钱就轻松拿走,感情上实在难以接受。而如果将‘阳澄湖’的商标贴在其他的蟹上,分享‘阳澄湖’的品牌,消费者很容易就被阳澄湖原产地蟹和标有阳澄湖商标的蟹所混淆,这样阳澄湖大闸蟹养殖和经销户也将受到伤害,而且对阳澄湖原产地保护产生一定的影响。"
"阳澄湖"商标依然在苏州
昨天,记者就蟹农关心的阳澄湖大闸蟹会不会改姓"洞庭湖"一事,专门采访了苏州相城区阳澄湖镇负责人,该负责人明确表示,"阳澄湖"是该镇集体资产经营公司所属的阳澄湖大闸蟹集团公司拥有的注册商标,而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只不过是阳澄湖大闸蟹集团公司与其他法人共同投资的子公司,洞庭水殖即使全额收购,也收不走"阳澄湖"商标。
就在今年,阳澄湖大闸蟹集团公司曾签发授权使用书,让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免费使用"阳澄湖"商标1年,不过下一年股份公司使用,仍要与集团公司签订授权使用协议书。这意味着洞庭水殖在此次定向增发后,持有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51%甚至更多的股权,使用阳澄湖商标苏州人仍有说话权。因此洞庭水殖定向增发收购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并不意味着其就持有"阳澄湖"大闸蟹的商标,商标所有权归阳澄湖大闸蟹集团公司。
据了解,目前洞庭水殖定向增发收购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一事尚在商榷中,洞庭水殖仅仅向阳澄湖大闸蟹集团公司提出方案,尚未与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具体商谈,更没有向有关部门正式提出申请。不过,如果洞庭水殖定向增发收购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后,阳澄湖大闸蟹集团公司将慎重考虑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的"阳澄湖"商标授权使用事宜,毕竟这里面还有个原产地标志保护问题。
谁来破解品牌
保护困局
昨天,记者在阳澄湖边上看到很多小规模经销店,无一例外地都打着"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苏州有二三百家公司在运作大闸蟹,但其中只有不到5%的公司实力较大,因此培育大闸蟹产业龙头,保护地产品牌已成当务之急。而目前在苏州从事养殖大闸蟹的公司涉及相城、园区、昆山、常熟四个县市,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他们都各打各的牌分而治之,这样就难以把"阳澄湖大闸蟹"这个品牌做强做大。
如今大闸蟹品牌有100多个,但"阳澄湖"这一牌子当然是最具分量的,因为通过这几年的运作,阳澄湖这地方几乎是大闸蟹的代名词,而"阳澄湖"这一地名商标无疑凝聚了大量的无形资产。不过如今的问题不仅仅是"阳澄湖"商标可能旁落,而是当地大闸蟹产业的散乱的局面,除此之外,有些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户将外地收购过来的便宜的蟹买回来洗澡"培训",贴上牌子后摇身一变,从二三十元到上百元,这样做迟早要砸了阳澄湖这块招牌。
针对这样情况,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已紧急"上书"苏州市农林局,希望由政府"挺身而出",协调四县区,各县区培育一个龙头企业,集中几个品牌进行运作,挽救"兵临城下"的局势,然后到2010年,在这个基础上再把几个品牌整合成一个品牌,最后九九归一,归到"阳澄湖大闸蟹"品牌。
"阳澄湖"品牌的保护问题由来已久,本次事件则再度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记者昨天致电苏州农林局,一位姓蔡的工作人员称已收到这份资料,但目前该局还未作出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