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市场放开以后,猪肉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集万千目光于一身”。肉价持续上涨引发食品价格上扬,导致CPI持续拉升,既影响国民生活水平,更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政府又不能使用简单的限价政策,因为这样会伤害养猪户的利益和积极性。怎样在不伤害一个群体的情况下保障另一个群体的利益?这给政府出了一道不可回避的考题。可喜的是,政府成功通过了猪肉“初考”。
中央及地方领导连续对市场的视察与关注,传出了这样一种信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决不会放任肉价上涨不管。这一信息起到了稳定人心、稳定市场的作用。之后,中央不仅出台了保障生猪生产、供应的指导性意见,而且还拿出专项资金扶持生猪生产。地方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对生猪、母猪进行补贴。种种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各级农业部门及科研机构,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技术扶持,加快了对猪疫病的攻克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也适时发放了专门的猪肉补贴,让弱势群众既感受到了温暖,又享受到实惠。可以说,正是因为思路对头,举措有力,才促进了生猪生产的回升,进而带来了猪肉价格的回落。
当然,面对猪肉价格的最终走向,此时还不敢乱下断语。但从现实分析,回落是必然的。此时,我们只能说政府通过了猪肉的“初考”,“终考”成绩如何,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但笔者认为,只要坚持前期调控思路,不断抓紧落实,并根据实际调整完善,相信猪肉价格是会回落到一个合理水平的。
这场考试,充分显示出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更检验出了政府的调控智慧。实践证明,面对关系民生的领域,“市长”可以也应该挥出“有形的手”。市场经济从来就是“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联合起作用,即使是西方国家也是这样。“市长”应该管市场,但是如何去管才能管得好,则体现出“市长”的管理智慧。
猪肉价格降下去,政府智慧显出来。总结猪肉调控经验,对于政府调控物价及其他领域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