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回落,得益于相关政策调整,财政大力扶持,防疫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还推出了母猪保险。面对如此好的政策条件、这样高的价格,农民养猪积极性迅速提高。许多已经不养猪的农户又开始养猪,不少地方都出现争购母猪的现象。仔猪长成母猪,然后再怀孕产出仔猪,再到育肥投放市场,一般要一年半左右,生猪供给的根本转变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以后。专家预测,短期内波动难免,长期看猪肉再次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母猪多了,生猪多,猪肉就会多,高涨的猪肉价格不久就会被大量增加的猪肉供给拉低下去,消费价格指数也将回落。
当前,一系列生猪生产扶持措施的出台,以及较高的猪肉价格激励猪农养猪积极性是必然的,由此,生猪供给形势趋向平稳以及价格回落就是未来的市场预期。应该看到,生猪养殖是个高风险的行业,饲料价格、猪肉价格、疫情风险等都制约着生猪养殖业。翻看一年前的“旧账”就会发现,那时各地生猪市场“熊”气弥漫,特别是2006年4月以后,生猪价格在春季低价的基础上再度急剧下挫,令很多养猪户感到茫然无措。行情好一哄而起,行情坏又一蹶不振,加上疫病时有发生,养猪业潮起潮落,猪农恍若坐上“过山车”。所以,对不少农民来讲,今天,又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养还是不养、多养还是少养,价格大起后会不会有大落?
虽然当前仍要努力保证生猪恢复生产和市场供应,但在缺少有效信息引导情况下,广大农户很难在整体上预见市场走势,加上风险补偿机制和有效的生产预警机制的缺失,再次出现农户盲目养猪,猪肉供过于求,猪肉价格偏低伤农的现象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缺少对过去“跌”的高度关注,才导致了前一段时间猪肉价格的暴涨。
如今,经过市场风雨的农民更盼望猪价能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价位上稳定下来,稳稳当当地赚点钱。的确,猪价不“大起”也不“大落”,既是老百姓的福气,也是养猪户的福气。推动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防止猪贱伤农,就要未雨绸缪,在鼓励饲养生猪的同时,也要做好化解猪肉供过于求的风险。
让猪肉价格稳下来,避免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使农民的付出得到等值的回报。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密切注意分析市场形势,对总体养殖规模作适当调控,加强疫病防治,并适时发布区域生猪出栏量、母猪存栏量等相关信息,保障市场供求信息畅通。生猪出栏高峰时,落实好保护价收购的政策,稳定生猪出栏价格,保护养殖户利益,从根本上构建生猪产销平稳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