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访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近海海蜇多是灾难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9-12  
     本报记者专访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近海海蜇多其实是灾难;专家还称,海蜇尽管能吃,但没什么营养价值

    从去年开始,我市旅顺等近海海域海蜇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多,海蜇伤人事件也频繁见诸报端。近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海域发现,今年各个海域的海蜇数量和往年相比,增加了2至3倍。我市近海的海蜇数量为何如此泛滥,这些海蜇是否都能食用?记者咨询了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专家。

    记者走访 海边居民每天可以捡到几百斤的海蜇

    近日,记者走访了旅顺、甘井子等部分海边发现,很多海蜇被风浪吹到了海边,住在海边附近的居民每天可以捡到几百斤海蜇。

    在旅顺口区老铁山镇世界和平公园附近的海边,记者见到,几名中年男子正在海边捡海蜇,还有几名男子正站在海中捞海蜇。一名40多岁的男子手里拎着一包海蜇,他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听说海里的海蜇很多,他就跟邻居一起过来了,他们就在海边附近捡一些被冲上岸边的海蜇,每天至少可以捡到100斤。

    他们捡到海蜇之后,再拿到附近的市场出售,每天的收入很可观。记者问,捡到的这些海蜇是否都能食用时,很多渔民表示不太清楚。

    渔民讲述 海蜇数量是往年的2至3倍

    昨天下午,记者在老铁山世界和平公园附近的海边见到,还有几艘渔船刚从海里靠岸,船上装满了海蜇,正在卸船。船老大告诉记者,他的船以前是打鱼的,从去年夏天开始,他发现近海中的海蜇数量非常多,是往年的2至3倍。这两年,他就开始打捞海蜇,每天都能捞1万多斤。

    记者在海边见到,由于海蜇的增多,海边贩海蜇的商户也随之增多,以前只有一两户贩海蜇的,现在已经有八九户了。贩海蜇的商户告诉记者,这两年,近海中的海蜇数量在急剧增多,价格很便宜。在提到这些海蜇的安全性时,这些商户也都表示,说不清楚,反正大家都吃。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很多渔民都认为,近些年,我市近海海域的海蜇数量增多,是因为雨水过多造成的。那么,真的是这个原因吗?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

    专家解读 海蜇近些年泛滥,利用价值极低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董婧介绍,我市的近海海域属于辽东湾,海蜇是老百姓对水母的俗称,基本都属于灾害水母。目前在辽东湾的大型水母主要有三种,白色霞水母也就是渔民俗称“线蜇”、“纱烂子”,没有任何食用价值;另外一种是沙蜇,渔民俗称“麻蜇”,在辽宁沿海有部分加工利用,而在中国东海和日本、韩国无利用;还有一种是海月水母,渔民俗称“海月亮”,是世界上分布非常广泛的水母种类,在辽宁沿岸大量发生今年是第一次,无任何食用价值。这三种水母都是灾害水母,尽管能吃,但没什么营养价值。

    从2004年至2007年8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渤海和黄海水域,沙蜇的数量已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水母暴发是近10年来中国沿海海域突出的生态问题。

    水母泛滥危害极大

    水母暴发和鱼类的过度捕捞、气候的改变及物种入侵密切相关,水母暴发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影响经济鱼类的捕获量、阻塞沿岸工业和船舶的冷却水系统、伤害海滨浴场游人等。

    由于水母生长速度极快,在短时间内可蔓延大片海区,使海水遭受严重污染,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使鱼类的生长、繁殖、索饵失去了生存环境,造成海洋渔业资源枯竭,海洋捕捞产量严重下降。水母泛滥的危害,已远远超过了近海赤潮所造成的危害,如果大型水母不能有效扼制,不仅使海洋渔业资源长期不能复苏,甚至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董婧介绍说,目前,我省针对灾害水母的泛滥问题,正在商讨对策,解决海洋的生态平衡。 (大连晚报)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