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呼唤生猪期货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9-03  
     建立能够回避价格波动风险、锁住预期成本的套期保值机制,比如生猪期货,方是避免猪价大涨大落的上策

    6月份肉价猛涨那会儿,河南农民程奎新砌了猪圈,准备到邻村抓几只猪娃回来养。可国家财政补贴、保险补贴政策陆续出来后,他又犹豫了。

    “都知道猪贵了,国家还补那么多,眼下养猪的人肯定不少。俗话说"猪无半年贵",最多10个月就出栏,到时候别又都卖不出去啦!”

    他的担忧,恰好印证了我国生猪市场长期存在的“蛛网现象”:行情好时,一窝蜂地补栏,导致供应量快速增加,价格下跌。深度亏损一定时间后,又大量淘汰母猪,致使生猪供应量快速下降,价格上涨。如此涨起跌落,农民基本上处在赚一轮亏一轮的循环中。

    今年以来,国家为增加生猪供应,平抑肉价,不仅对养猪户实行财政补贴,还拿出11.5亿元支持母猪保险,并提供免费疫苗。这些措施已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养猪户补栏的积极性很高,市场对猪肉价格的心理预期渐趋平稳。

    然而,长期看,无论是财政补贴还是保险支持,都存在时滞,也只是一定程度地分散了农户在饲养过程中的风险,并不能彻底解决由于养殖分散、供求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供应大增大减、价格大起大落的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要靠市场手段来化解。猪价涨落是供求关系使然,而养猪户的产量决策,来自于他们的价格预期。因此,建立能够回避价格波动风险、锁住预期成本的套期保值机制,方是上策,比如生猪期货。

    发展生猪期货,通过价格发现机制和套期保值锁定远期价格,可以引导和调节生猪现货市场的运行。广大养猪户通过了解未来价格走势,并根据市场信息决定饲养数量和饲养周期,甚至能“先卖后养”规避风险,减少养殖的盲目性。开展生猪期货交易后,能促进“公司+农户”、“期货+订单”模式的发展,提高生猪产业化程度。

    发展生猪期货,有助于肉类加工、贸易企业通过期货市场锁定远期价格,利于其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还能为政府调节生猪市场提供一个比较有效的价格信号,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生猪期货上市后,还将推动形成全国性的生猪价格,增强我国在国际生猪贸易中的“话语权”。

    在欧美国家,期货交易已成为农业产业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常规手段”。目前全球期货农产品有1000多种,仅美国畜禽期货市场就有瘦肉猪、冷冻猪腩、活牛、饲牛等多个期货品种,澳大利亚也有羊毛期货和牛类期货。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家期货交易所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只有8个,相比之下,农产品期货发展步履缓慢,远不能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推动期货市场发展列入其中。有关部门应加快研究,加强组织协调,尽快推出生猪期货交易。

    诚然,发展生猪期货,眼下还有不少问题待解,比如生猪标准问题,我国南北地域差距大,生猪品种、饲养周期不同;再比如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建立代表养猪户利益的中介组织的问题,等等。但这些问题是需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的,只有创新生猪的价格形成机制,才能打破现有的“蛛网”怪圈,确保产销两旺,市场价格平稳,促使我国生猪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但愿,“猪价风波”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推动中国农产品期货发展得更顺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