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农贸市场见到,小小的通威鱼身上均佩戴上了“身份证”。这对于整个上海水产品市场而言,不啻为一声惊雷,引来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通过这个“身份证”,消费者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所购买的鱼是出自何处、如何养殖等等。
上海通威鱼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身份标签上面印有企业的联系方式,企业也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消费者通过拨打这个电话,就能了解鱼来自哪个养殖基地等出生信息,同时消费者如果对鱼产品有任何疑问,均可直接进行电话询问并寻求解决办法。
“身份证”对产品质量作出承诺
“整个农贸市场里,只有我销售的鱼身上贴了身份标签,所以对通威鱼质量很有信心。”上海广灵农贸市场的零售商表示:“我做鱼产品经营很多年了,第一次看到这种在淡水鱼身上贴标签的现象,如果没有足够的质量保障,企业根本不会下大力气打这种标签”。
据了解,通威鱼是我国首条品牌鱼,它的质量安全体系也是全国首创。通威集团新闻中心主任黄其刚告诉记者,所有的通威鱼鱼苗都经过精选,鱼的生长环境是通过国家认证的生态健康养殖基地,所投喂的鱼料也是使用鱼粉、豆粕、菜籽粕、面粉等农副产品经科学配制、绝不添加任何激素、抗生素和违禁药品的通威饲料。而且除了养殖过程的专业监管外,长成后的通威鱼还经历了2-3天的透析净养过程,排净鱼体内的杂物,最后由专业的配送人员运输到终端市场。
上海通威鱼生产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场上的所有通威鱼产品都通过了上海市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水质检测和产品检测,通威鱼身上的标签不仅是个品牌识别符号,也是对消费者的质量承诺。
上海质检局有关人士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产品有了标签,就等于有了“身份证”,质量安全追溯就有依据。对于产品本身而言,也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身份标签革新水产行业安全体系
中国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发展纲要》显示,未来3年,我国城乡居民水产品消费需求量将在100亿公斤左右,如此大的需求量,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水产品的安全问题。
对此,农业部研究中心吴湘生曾表示:“水产品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养什么鱼好,而是怎么把鱼养好,杜绝养殖毒鱼的问题。”
据悉,继去年多宝鱼事件、孔雀石绿风波等水产品安全问题出现以后,无论是政府还是协会、企业都对水产品安全体系进行了不断地完善和规范,严抓生产基地、鱼药等投入品的检测,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如上海就把标准化农贸市场的建设纳入了食品安全体系的范畴。
“通威鱼的身份标签恰恰是对现有水产品安全体系的革新和完善”,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刘连馥会长表示,产地安全管理、生产过程监管、检测监督、信息披露管理都是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而通威鱼身份标签则填补了我国淡水产品标识管理的空白,对整个水产品安全体系来说,是变革性的创举。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我国市场上的水产品主要有分散的养殖户、民间性质的生产合作社,以及专业的生产单位三个来源,虽然陆续有品牌水产品问世,但是没有一个淡水鱼品牌在此之前把产品标识制度写上日程,正如市场专家所言,通威鱼的身份标签为其他水产品牌提供了借鉴。
通威鱼“身份标签”模式代表行业安全趋势
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张玉香日前曾公开表示,农业部制定了《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从农产品包装、农产品标识、监督检查等方面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包装标识管理进行了规范。最近,又出台了《全面推进“农产品标识计划”的实施意见》,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国农产品标识覆盖率达到70%以上。
对此法规,刘连馥表示,这代表了农产品安全体系的未来趋势,市场上的水产品必然会遵循这一法规,越来越多地应用身份标签,尤其是随着水产品逐步进入品牌时代,身份标签将成为品牌竞争的一个符号。
记者了解到,借助奥运之风,北京将对水产养殖行为采取严格的法律制约,其中就包括实行水产品标识制度。可以预见,通威鱼的身份标签制度将把行业引入更加规范、完善的安全体系中,消费者的利益也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同时,业内相关人士也表示,水产品行业“身份标签”的普及需要一个过程,除了政府部门的强制性措施外,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加强自律,做出品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