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产业。小龙虾由过去不起眼的小品种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成为湖北省的龙头产品。全省今年小龙虾野生寄养面积可望达到150万亩,实现产量15万吨,预计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居全国第一,产值20亿元。全年可望加工转化小龙虾10万吨,产值超12亿元,创汇1.5亿美元,基本实现了“世界龙虾在中国,中国龙虾在湖北”的格局。武汉市新洲区为了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对当年新增稻田养虾面积按每亩50元给予补贴。潜江市今年把“小龙虾野生寄养”作为结构调整主线,养殖面积10万亩,产虾1.5万吨,创产值2亿元,龙虾加工量达到7万吨,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湖北天佳集团与孝感市孝南区签订协议,投资1000万元在该区建立万亩小龙虾养殖基地,目前已繁育虾苗3000万尾,库存优质种虾5万千克。荆门将野生龙虾寄养殖作为水产业新的增长点,在全市范围内发展野生龙虾寄养面积10万亩。为做好小龙虾的野生寄养,荆门市水产局采取多媒体讲座、现场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已培训2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000余份。荆门市最大的龙虾加工企业楚龙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也已扩建完工,扩建后可年加工虾仁1000吨、加工甲壳素化妆品原料100吨、加工虾尾100吨,可创产值5000万元。
河蟹产业。目前该省河蟹放养面积超过240万亩,预计产量可达4.5万吨,占全国河蟹养殖产量的10%,一年一度的梁子湖螃蟹节已经成为人们品蟹、画蟹、唱蟹、评蟹的节日,梁子湖、洪湖、刁汊湖、茅山等大闸蟹品牌开始走向全国。
鳝鱼产业。黄鳝是湖北省的拳头产品之一,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居全国第一,产品远销港澳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该省目前鳝鱼网箱达240万口,养殖区域逐渐从江汉平原辐射到全省各地,今年产量预计可突破9万吨。仙桃全市形成了以张沟镇先锋村和西流河镇白衣庵村为典型的示范养殖区,黄鳝养殖面积达到3.5万亩,网箱55万口。预计仙桃市黄鳝产量1.8万吨,产值达6亿元。
鱼回鱼产业。鱼回鱼产业形成了苗种、养殖、加工出口的产业化格局。湖北省鱼回鱼产量已占全国养殖产量的25%以上,居全国第一。其中嘉鱼县斑点叉尾鱼回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苗种基地,今年孵化苗种8亿尾,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鱼回鱼养殖发展迅速,今年养殖面积超过15万亩,其中网箱养殖30万平方米,总产量超过5万吨。长阳县、宜都市两地在发展鱼回鱼产业上,采取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提供“五统一、一回收”的办法,网箱养殖近1.2万口,产量可达1.5万吨,比去年增长5000吨。湖北省鱼回鱼基本实现了订单养殖,全部与企业签订收购合同,主供加工出口,全年斑点叉尾鱼回加工成品出口可望超过2万吨,创汇9000万美元。为了把斑点叉尾鱼回产业做大做强,目前湖北正在积极争取国家级斑点叉尾鱼回遗传育种中心落户武汉,打造全国斑点叉尾鱼回产业基地。鲟鱼产业。今年湖北省鲟鱼产量可望达到1800吨左右,产量占全国10%以上,以宜昌天峡公司为主的鲟鱼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今年兴建的工厂化育苗车间主体工程全部竣工,目前进入鱼池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年底可投产,年可产鱼子酱5吨,鱼苗2000万尾。今年与武汉市合作,计划在江夏区建设占地面积1300亩的“世界鲟鱼产业园”,该项目投资10亿元,集鲟鱼工厂化养殖、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科研培训、博览商务为一体,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3亿元,利税12亿元,创汇2亿美元,安置就业8.5万人,增加产值11.5亿元。
武昌鱼产业。主要以鄂州武昌鱼国家级原种场为核心,以武昌鱼集团、鄂州梁子湖工贸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梁子湖水系和江汉平原,形成了年产10万吨的规模,居全国第一,鄂州的武昌鱼加工产品已经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龟鳖产业。湖北省龟鳖产量占全国总产的10%以上,目前全省龟鳖养殖面积达10万亩,温室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全年产量预计达到18000吨。
黄颡鱼产业。目前湖北省黄颡鱼养殖面积达90万亩,比去年同期增20%,产量预计达25000吨,约占全国总产的30%以上,居全国第一。荆州黄颡鱼国家级良种场的种苗的销售范围已经覆盖到了国内大部分省市。
鳜鱼产业。今年该省鳜鱼放养面积达80万亩,同比增5%,预计产量可达12000吨以上,占全国的8%。
青虾产业。今年该省青虾放养面积达30万亩,同比增5%,产量达1万吨以上,约占全国总产的5%,今年国家级的青虾原种场有望落户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