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是宝的远古物种
鲟鱼,是世界上最古老一种鱼类,早在2.5亿年前就已出现。由于药用和营养价值极高,素有“软黄金”、“活化石”之称。
资料显示,鲟鱼的鱼子酱有位居世界三大珍味之称,目前国际市场每公斤价格高达2000美元,而全球年产量却不足400吨;鲟鱼头、脊索、鳍软骨中的“硫酸软骨素”含量高达30%,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功效显著;鲟鱼肝富含“角鲨烯”;鲟鱼油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叶酸为鱼类之最;鲟鱼皮、头盖壳及甲骨板可提炼医用明胶;从鲟鱼精巢中可获取“鱼精蛋白硫酸盐”,与胰岛素结合可制成长效胰岛素;由鲟鱼鳍加工的鱼翅可与鲨鱼翅媲美;鲟鱼皮是高档皮革制品的优质原料。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鲟鱼被《国际水生动物保护公约》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我国更是将中华鲟、长江鲟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因此其商业开发必须在完全人工繁育基础上取得国家特许经营后才能进行,加之鲟鱼养殖对水面环境有着特定的要求,这导致我国乃至世界的鲟鱼产业化养殖一直难以有大的突破。
在长江三峡库区的青山碧水之间的湖北天峡鲟业公司经过10多年钻研,突破了鲟鱼的完全人工繁育技术,还实现了鲟鱼的“工厂化全天候生态养殖”。天峡鲟业公司已经成功引进驯养鲟鱼品种17个(全世界共有27个品种),建成了人工养殖鲟鱼基地和鲟鱼鱼子酱生产基地,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引领当地3000多农户通过养殖鲟鱼致富。
渔民的水上银行
长江支流清江,八百里江面碧波荡漾,养殖区的水面上,数百个网箱蔚为壮观。网箱中,史氏鲟、俄罗斯鲟、达氏鳇等多种鲟鱼上下翻腾,大的长度近2米,体重达90多公斤。
宜昌市长阳县磨石镇柳津滩村村民曾祥高告诉记者,当初他花了1500元购买了每尾重一两的300尾鲟鱼苗,8个月时间,鱼长到二斤半左右,能卖9000多元。加上饲料钱,总投入3300元钱,不到一年就纯赚5000多块钱。养殖网箱成了家里的“水上银行”。
曾祥高这只能算小打小闹,沈宏明则是方圆百里有名的鲟鱼养殖户。他从2003年就开始养鲟鱼,到目前已发展到网箱100口,养殖鲟鱼三万尾,年产量接近10万斤,产值近百万元,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从家庭养殖向企业经营的转变。
“鲟鱼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种苗资源。”天峡鲟业公司董事长蓝泽桥说。他告诉记者,近22年来,国际野生鲟鱼资源锐减,年产量由40000吨降至不足5000吨。目前世界鲟鱼主产国已开始严格控制苗种出口,我国进口的鲟鱼受精卵每粒在1元以上,且孵化、成活率极低。从1996年开始,天峡鲟业公司相继突破了匙吻鲟、闪光鲟、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史氏鲟、杂交鲟的全人工繁殖技术,实现鲟鱼全人工全天候工厂化快繁快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鲟鱼产业化的种苗资源瓶颈。天峡鲟业的一个车间一年就能生产鲟鱼苗2000万尾,出口鱼子酱10吨。这些鱼苗提供给渔民,可以安置3至4万户劳动力就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使用了 “循环水工厂化养鱼”的节水环保技术,所有养殖用水,经过生物技术七道过滤净化后再循环利用,实现了“零排放”。
百亿元产值的朝阳产业
湖北省水产办公室主任徐汉涛为记者勾画出了这样一幅蓝图:依托湖北西部从丹江、长江到清江、漳河、长湖总面积20多万公顷的三峡水库群,利用当地无可复制的水温、气候自然条件,一个八年内产值百亿的鲟鱼产业正破茧而出。
资料显示,在过去的22年间,世界鲟鱼年产量由4万吨降至2万吨;鲟鱼鱼子酱的年产量由70年代初的3000吨降至目前的不到400吨。2006年元月,联合国再次禁止野生鲟鱼子酱贸易。这都为我国发展鲟鱼产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攻克了鲟鱼养殖的诸多难题后,三峡库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鲟鱼产业条件最成熟的地区之一。
蓝泽桥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三峡水库群20万公顷水面计算,按世界公认的千分之一的水体网箱养殖总承载量技术标准,可设置网箱200公顷,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未来八年内可形成年产20万吨鲟鱼的生产能力,可直接增加农业产值60亿元,安置库区农民就业20万户,户均增收1.5万元;库区每年需鲟鱼规格苗种4亿尾,年创产值为16亿元;20万吨商品鲟需饲料30万吨,带动饲料业产值约16亿元;若有70%的商品鲟进入食品加工,就可带动食品工业产值33亿元;此外,对鲟鱼通过高科技手段深加工,延伸的医疗保健品、化妆品、皮革、工艺品综合利用,其产值更不可估计。保守计算,鲟鱼产业将为三峡库区带来过百亿产值,将成为活跃壮大库区经济,促进库区产业转型提升、带动农户科技致富的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