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灾后检查、修复渔业生产设施。水灾过后养殖户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检查池塘、稻田工程、网箱、围拦网等渔业生产设施是否受到损坏。
对于被洪水冲毁的鱼塘决口和围拦网的溃口能够封堵的及时封堵,尽量减少养殖水产品的逃逸;对于生产设施毁坏严重的养殖水体,首先判断养殖水体剩余养殖水产品的数量,然后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剩余养殖鱼、虾、蟹的逃逸(如用2-3层拦网,拦住养殖设施被毁坏的地方),洪水退却后再进一步修复被毁坏的渔业生产设施。受洪水冲击的网箱要及时修补、恢复,并重新设置于安全的水域,补放鱼种,恢复渔业生产。对退水后的池塘塘埂、大水面的闸口、拦网溃口处的检查,防止复溃。
2、成立渔业生产救灾专家指导组,组织渔民回捕逃逸的鱼蟹,对未达到商品规格的水产品就近组织收购、暂养,待洪水退去后进行回放。
3、认真做好受灾渔业水域尤其是塘堰和围网区域内存鱼情况的调查,科学地评估灾后养殖区域内现存水产品的数量,以便做好消毒免疫,苗种补放和后期的饲养管理工作。
4、做好渔需物资供应工作。加强渔需物资和水产品苗种的联系采购,做好各县、区间的余缺调剂,必要时组织外购,为渔业生产自救提供物质保障。
二、渔业生产补救技术措施
1、池塘、稻渔工程养殖鱼类逃逸比例低于50%,适当补充投放青虾、龙虾、鲫鱼、黄白鲢、草鱼夏花等;青虾或龙虾每亩不超过1000尾-2000尾,规格3-4厘米;鲫鱼每亩不超过100尾,规格8-10厘米,黄白鲢、草鱼200-300尾,规格8-10厘米。
v2、池塘、稻渔工程养殖鱼类逃逸比例超过50%的,应考虑并塘,将2口塘的养殖鱼类并入其中的一口塘养殖;另一口塘重新投放“四大家鱼”等鱼种进行养殖,鱼种规格8-10厘米左右,亩投放量控制在1000-1500尾,并可安排好生产茬口至2008年5月至6月份鱼市价高时上市。
3、对于网围养殖河蟹逃逸比例低于50%的,可适当补充投放青虾、鳜鱼,青虾每亩不超过500尾,规格3-4厘米;鳜鱼每亩10-20尾,规格8-10厘米以上。
4、对于网围养殖河蟹逃逸比例大于50%的,应补充投放河蟹五期以后的仔蟹,每亩200-300只,并适当补充投放青虾、鳜鱼,青虾每亩不超过500尾,规格3-4厘米;鳜鱼每亩10-20尾,规格8-10厘米以上。
5、对于被洪水冲毁鱼类全部逃逸的养殖水体,可以重新安排渔业生产。池塘可以放养“四大家鱼”,亩放1000-1500尾,也可以放养特种水产品,如斑点叉尾鮰、云斑鮰苗种、蟹苗、虾苗的培育。
6、抓好秋繁和秋苗的培育工作。围拦网、池塘养殖区受灾后,很大部分无法继续进行渔业成品的养殖,为了使养殖水面不荒废,抓住灾后的晴好天气,搞好亲鱼培育,实施秋繁,秋苗稀养速成,弥补损失,并解决明春苗种缺口问题。
三、水灾之后鱼病防疫
1、及时调节水质
水灾之后随着气温、水温的持续升高,鱼类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及时搞好水质调节。
(1)应对养殖水体定期施用生石灰,每20天用一次,亩用量20-30千克,现浸泡现泼洒。既可调节水质,又可杀灭随雨水带入的一些病菌。
(2)对养殖水体及时换水、加水。加注新水可促进水体上下对流,将表层高溶氧水带入下层,而表层水再经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仍可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增加水体溶氧的绝对量,并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3)适当延长开增氧机的时间。一般要求下午1-3点和凌晨左右开动增氧机,尤其下阵雨无风无光照的情况下要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
(4)适时使用EM菌、活水宝、底改净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及底质。
2、谨防鱼池缺氧泛塘
因水灾之后大量的地表有机物及其它杂质被雨水带入养殖水体,再加上天气闷热持续高温,鱼类基本集中在水体中下层,因此水体中下层鱼类密集,耗氧增多;同时,我省大多鱼塘未清塘,淤泥较深,浮游生物易过度繁殖,引起水质恶化,极易导致养殖水体鱼类浮头“泛塘”。
为了防止泛塘,应加强日程管理,坚持早晚巡塘、值班。天气多变季节,密切注意观察鱼类的摄食情况及行为。一旦发现缺氧预兆(鱼轻微浮头)应及时注入新水和开启增氧机。
3、鱼类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1)做好疾病的预防。水灾过后,水中各种细菌病原易滋生繁殖,鱼病易发,主要易爆发及流行的疾病是细菌性出血病、烂腮病、肠炎病等。可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氯、二溴海因等无公害的渔用药物泼洒消毒。
(2)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
(3)在饲料中可适当添加免疫增强剂、微生态制剂、多维、大蒜素、EM菌、芽孢杆菌、中药三黄粉、免疫多糖等,以改善鱼类消化能力,增强抗应激能力与抗病能力。
(4)发现死鱼和病鱼及时捞取,进行无害化处理。
4、鱼类寄生虫类病害的防治
(1)流行季节 寄生虫的种类不同,其流行季节不一样,但主要危害季节是在春末和夏初及秋末,如中华鳋等;在水质恶化的肥水池中原生动物较多,如车轮虫;在清瘦的水池中甲壳动物较多,如锚头鳋等。
(2)危害对象 大部分寄生虫对寄主都有选择性,根据鱼的种类、年龄、体质的不同,危害程度也不同。如鲢中华鳋只寄生在鲢鳃丝上,大中华鳋只寄生在草鱼鳃上,而车轮虫等原生动物只对鱼苗造成危害、引起死亡,对成鱼的危害相对较小。而鱼虱和锚头鳋一般对鱼类没有特殊的选择性。
(3)治疗药物的选择 杀灭原生动物的寄生虫时(如车轮虫、鳃隐鞭虫等),一般选用硫酸铜(含量95%以上)加硫酸亚铁(0.5+0.2)使浓度达到0.7ppm;杀灭甲壳动物(如中华鳋、锚头鳋、鱼鲺等)时,一般选用敌百虫以及菊酯类鱼药(如强力灭虫净、鱼用虫敌等),也可使用硫酸铜或硫酸铜和菊酯类合剂鱼药进行除虫。一般来说寄生虫类病害的防治,往往要用药两次,不然寄生虫类病害易反复发生。
四、灾后的饲养管理
重视饲料的科学投喂,注意饲料的营养、质量和适口性,使鱼类、河蟹、虾类等能充分利用三个多月的生长期,促进生长,把因水灾耽误的损失夺回来。
1、饵料消毒。对动物性饵料必须清腐消毒,直接投腐食会造成水体严重污染。
2、投饵量的控制。投饵量应控制在鱼吃8-9成饱较为合适。水温过高(超过33℃)应停止投饵。
3、多投喂人工配合全价饲料。因此蛋白质含量高,饵料系数低,既可预防鱼病的发生,又可减轻对水体的污染;既保证了鱼类的营养需求,又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