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畜牧局认为,猪价上涨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饲料价格上涨,今年6月,育肥猪配合饲料为2.17元,同比增加0.33元,上涨17.93%,玉米价格也同比上涨10.15%,这导致了养殖成本的增加,必然引起猪价相应上涨。二是早期受省外市场拉动,贵州省猪价也跟着上升。一方面,省外市场猪价高于贵州省,贵州省畜禽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广西、湖南等省,今年1月,湖南仔猪、活猪价格高出贵州省51.8%和10.1%,广东高出贵州省67.8%、19.87%。5月份,湖南、广东的仔猪价格仍然高出贵州省33%以上,活猪价格则分别高出21%和13%。受省外市场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影响,活猪和仔猪出栏价格也不断攀升。6月以来,贵州省猪价继续上扬,与省外市场的差价逐渐缩小。另一方面,贵州省生猪外销量不断增加,据独山麻尾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提供数据显示:2006年4月生猪出境9566头,今年6月份出境12.3万头,增长12.8倍。运营商、屠宰商为争购猪源,毛猪收购价上扬,猪肉零售价格也随之上涨。三是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生猪市场价格变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有高峰期、回落期、回升期。目前,贵州省猪价处在较高价位运行属正常市场波动。
对此,贵州省采取多种措施,稳定生猪生产,拉动养殖业发展,增强贵州省生猪市场的竞争力。上半年,贵州省引进良种猪4.1万头,推广杂交猪1464.19万头,同比增长9.35%。目前粮猪比价为1:6.31,出栏一头育肥猪可赢利150元以上,预计今年出栏猪2300万头,农户可增收40亿元左右。
据省畜牧局预测,从猪价发展变化周期来看,每当进入高峰期,猪价临近高位运行时都会发生一段时期的小幅震荡,所以猪价目前还会在高位徘徊,短期不会大幅回落;从省外市场来看,虽然省外市场和省内市场生猪价差缩小,但贵州省生猪外调仍然有利润空间,短期猪价不可能大幅下跌。另一方面,因农民补栏增加,饲养量增多,猪肉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也不大。预计今后两个月贵州省生猪市场仍将呈稳中略升态势,今年3季度末至4季度,生猪及猪肉价格将呈稳中有降趋势,并可能出现小幅上下震荡。因此,生猪生产仍将面临较好的价格优势。
同时,贵州省将继续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加快良种推广,促进生猪生产。一是继续实施良种推广项目,加快良种猪推广;二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三是安排900万元巩固和新建15个优质肉猪基地县,每个基地县新增基础母猪3000头;四是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猪价上涨,养猪效益提高,必然会拉动养猪业社会投资增加。生猪生产在政策、市场及价格的作用下,必将会持续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可完成生猪存栏2308万头,出栏2300万头,猪肉产量181.76万吨。
由于消费者对肉类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牛羊肉市场需求量也将逐步增加,价格坚挺并已持续上涨一段时间。据全省19个定点集贸市场调查统计,6月份,牛羊肉市场价仍处高价位运行,牛肉、羊肉市场价格分别为每公斤20.86元、24.94元,同比增长7.4%和12.5%。上半年,据行业统计,存栏牛达867.79万头,同比增长0.74%,羊存栏490.35万只,同比持平;出栏肉牛83.63万头、肉羊202.6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6.73%、10.82%。
而随着禽流感影响的淡化,禽类市场价格开始复苏,家禽饲养户积极补栏,养殖效益较好,家禽生产前景看好,市场价格稳步回升。上半年,禽存栏达7865.09万羽,同比增长5.45%;禽出栏5444.61万羽,同比增长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