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农业节能减排新技术真神奇 蓝藻能变废为宝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7-09  
     太湖蓝藻可以“变废为宝”、规模化养羊几乎不花钱、菜籽油价值堪比橄榄油……

    7月5日,江苏省农科院专家展示的这些农业节能减排新技术,令记者大开眼界。

    太湖蓝藻可“变废为宝”

    太湖蓝藻暴发给人们生活带来影响。其实,从资源化角度来看,富营养化的蓝藻也同样是巨大的资源库。省农科院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太湖蓝藻综合利用研究,使之“变废为宝”。该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韩士群介绍说,目前蓝藻利用的最大“瓶颈”在于打捞困难。蓝藻是单细胞生物,一般由100多个藻体聚合成气泡,打捞时很容易造成气泡破裂而无法收集。为此,他们专门研发了一套高效的打捞工具,将收获蓝藻干物质的比例(指水中含藻量)从过去的1%提高到了5%,效率大为改善。

    省农科院院长严少华告诉记者,蓝藻含氮量高达10%左右,含磷量也近1%,他们已成功将之制成优质生物肥料,可以很好地取代化肥。他算了一笔账,1立方米蓝藻可生产4公斤氮,相当于8公斤尿素,加上生产沼气的收益,综合利用1立方米蓝藻的总收入可达50元呢。眼下,这项成果即将在太湖边进行中试,一旦项目取得最终成功,严院长说,解决太湖周边40万亩土地的肥料供应则不成问题。

    规模化养羊几乎不花钱

    很少有人听说散养惯了的羊也可以过上“集体生活”。省农科院在六合竹镇实施的规模化生态种养项目,就围绕规模化养羊这“一只羊”大做文章。畜牧所副研究员钟声告诉记者,他们根据羊的“口味”调整种植结构,主要种植糯玉米、大豆、甘薯,割下来的青秸秆、豆秸等是羊的“美味佳肴”。规模化养羊形成的粪便,经过发酵无害化处理后得到有机肥料再反哺农田,环保清洁的循环经济模式也由此搭建起来。

    钟声说,这个规模化育羊场在我国南方农区是首创,羊舍如何建、饲料怎样配方,以及防疫治病、粪便处理等,每个环节都要靠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来支撑。他们现在已着手在羊粪处理上进行技术创新,比如制成高级兰花肥料等,届时,光是这部分的收益就可以抵消养羊成本。

    菜籽油价值堪比橄榄油

    橄榄油被誉为植物油料之王,其油酸含量高达85%以上。经过省农科院专家们的努力,普通的菜籽油现在也变得“身价倍增”,可与橄榄油比肩。该院经济作物所研究员浦惠明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土、水、光、热等各种能源的利用潜力,逐步提高了油菜的含油量。新近研发成功的“高蓄能油菜”,其脂肪成分构成更加合理,其中对人体最有益的油酸含量达到80%左右,营养价值直追橄榄油。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