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中小型渔船如何节能增效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7-06  
      一、主机同船体应科学合理匹配

    部分渔民缺乏渔船如何提高航速的知识,误认为船的主机功率加大,航速就会提高。在船体主尺度已定不变的情况下,螺旋浆的直径是无法加大的,只能在螺距上略有增加。现有的多缸高速柴油机额定转数一般均在1500n/min,个别机型在1800n/min,所匹配的变速箱为3~3.5∶1。如果只增加功率,转数不变,仅是改变微量的螺距,主机功率再大,所反映的航速提高却甚微。单位时间内增加的耗油数量与所提高的航速无法成正比。由此可见,盲目更换主机和加大功率,航速会略有提高,而主机的耗油数量却成倍增加。更换大功率主机又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建议广大渔民在更换主机和新造船只方面要慎重考虑,选择船体与主机的匹配力求合理科学,以避免不应有的燃料和资金的浪费。

    二、正确调整尾轴线及轴承间隙

    1.轴线偏差严重:在检验工作中,常遇到尾轴线的轴向方面有较大偏差,使主机至螺旋浆之间不同心,导致轴与轴承间局部严重磨擦,负荷增加,消耗主机功率,离合器啮合后,主机很难达到所需转数,燃料没少耗,但传到螺旋浆的功在半途就消耗掉一部分,最终体现耗油量高,冒黑烟,船体振动,航速难提高,严重的飞轮螺栓扭断。

    2.轴承间隙不当:中小型渔船的尾端轴承多采用滑套式:即铁梨木、尼龙(ABS)、橡胶与铜套或不锈钢护套相配合。个别渔民担心运转磨损后间隙大,在安装更换轴承时不留间隙,说什么磨合一段时间就有间隙了。实践证明恰好相反,由于没留间隙,原本轴承间的液体(水)磨擦变成了物体构件间的磨擦,形成干磨现象,产生轴承过热而化瓦粘轴现象,使机器负荷加重,化瓦后轴承间隙变大,尾轴跳动,出现局部磨擦、磨损,形成恶性循环,间隙越磨越大,呈椭圆形,消耗主机功率,致使船体尾部振动。因此在安装时要留有适当的间隙,一般以1mm为宜,磨损超过规定极限后应及时更换。

    三、使用标号燃油

    燃料质量的好坏对柴油机工作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有很大的影响。体现质量如何主要的化学物理成分参数有十六烷值、含硫量、残炭值和机械杂质等。

    十六烷值:燃油喷入汽缸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燃烧,这一时期称为滞燃期,时间的长短与燃油中含十六烷值的高低有关。一些小炼油厂因设备工艺有限,提炼的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燃油中的十六烷值仅在32%~38%之间,喷入气缸后不易燃烧,形成在活塞运行至上止点后仍有部分燃油在燃烧,成后燃。当排气阀开启时随废气排出,出现冒黑烟,久之排烟管外淌油的现象,造成浪费。国标轻柴油十六烷值为45%左右。提醒渔民不要只看价格不看质量好坏,要看各种指标参数是否合格。

    含硫量:燃油中的硫是十分有害的,因其燃烧时生成三氧化硫(SO3)和二氧化硫(SO2),使汽缸内形成积炭和胶质沉淀,对金属件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对喷油泵和喷油嘴偶件腐蚀磨损,造成间隙增大,产生燃油的压力和雾化不正常,影响正常燃烧,从而浪费燃油。国标规定含硫量不得超过1%。

    残炭值:是燃油在测定条件下,加热蒸发燃烧后剩下残留焦炭的比值。它表示燃油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碳渣的数量。碳渣呈黑色附粘在汽缸上部的表面上,造成热阻增大,使活塞环烧蚀失去弹性,促成气缸下排气。密封不佳将影响压缩压力和温度,部分燃油无法完全燃烧即排出机外而浪费燃料。

    杂质和水分:燃油在运输存储中因容器具不净所造成的。杂质不仅影响燃烧,还可能将喷油孔堵塞致油路中断,加剧油泵、油嘴偶件的磨损。水分将降低燃油发热值,破坏正常燃烧,降低功率。

    四、定期检查供油系统的质量

    要使燃油在燃烧室能良好的燃烧,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喷入适量雾化好的燃油在一定压力下完成,即定时、定量、定压。

    定时:即在压缩冲程接近终了时燃油在规定的时间内喷入汽缸。

    定压:按雾化良好且分布均匀的要求在燃烧室的空间内达到一定压力。

    定量:按柴油机负荷大小,转数高低,相应地供给每个工作循环所需的燃油。

    只有满足上述定时、定压、定量的条件,柴油机才能正常工作,发出应有的功率。供油过早,将产生早燃、爆燃现象,阻止活塞上行,消耗功率,并出现燃油敲缸的症状。供油过晚,将使喷射的燃油不能完全燃烧便随废气排出机外,机器冒黑烟,热效能低。喷油压力过低,会使燃油雾化不好,油粒不均。喷油压力过高,会使喷油角过大,将雾化好的燃油喷射在气缸壁上汇集一起。供油量过大,油气混合不好,燃烧不完全,做无用功。供油量过小,达不到负荷所需油量,容易死机。因此要求轮管人员对供油系统要定期校验,对喷油器进行打压,对磨损严重的两组偶件进行修复或更换。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