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与食品价格问题之所以重要,首先因为就我国国情而言,食品与猪肉价格对民众的菜篮子、钱袋子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许多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围绕猪肉价格的上涨,或可引发对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担心。世界性的货币流动性放大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接下来将波及消费品价格,从虚体经济再到实物经济,是全球化背景下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路径,国际市场的食品价格正朝30年来最大年度增幅逼近。猪肉作为末端消费品体现上涨趋势,说明通胀周期已经完成,直接作用于市场。
政府要在短期内控制猪肉价格并不难,我国有《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算》以及《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政府有权也有能力随时“入市干预”,稳定市场价格。
从短期来说,大量释放政府的储备肉,动用政府用于稳定市场价格的价格调节基金,都可收立竿见影之效,因此,对猪肉价格上涨不必过于惊慌。
但我们应该着眼于长远,要保护农民的利益,就必须增强农产品的市场风险抵抗能力。从世界范围看,农产品的价格与农民的市场定价能力都处于弱势,即便发达国家为了维持农业的稳定,也不得不采用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对我国而言,农民处于产业链低端、信息闭塞,对上游原饲料、化肥等各种价格极其敏感,所以尤其需要设立保护机制。免得出现“前两年养猪农户亏本销售,今年一哄而上,明年肉价再次下跌”的波动周期,使农民的稳定生活水准难以得到保障。
以单纯的行政手段,或纯粹的市场手段都难以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一般而言,政府垄断流通领域后,弊端与其优势一样明显。而以期货等方法固然有利于发现价格,但美国农业期货市场延续上百年的农户与期货交易商的血雨腥风,说明对农民没有保护措施的原始期货市场,成为了吞噬农民利益的角斗场,直到城市化运动后农民人数急剧减少、对农产品开始补贴,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种三分天下有其二时,局面才有所好转。
我国情况更为复杂,农民的生活水平、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市场的稳定与国家的前途,已经开展的实践表明,试图单纯以期货市场、农产品储备制度、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等手段,都无法增强农民抵抗风险的能力。解决的办法是多管齐下:一方面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减少农民的数量,否则政府的农产品补贴缺乏实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对绿色、高科技、高成本的农产品实行常效补贴制,以保障农户的利益,增强农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及抵抗国际国内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信息化,由农业部等部门提前提供信息,指导农民的生产,不至于使农业生产周期被动落后市场。
温总理在陕西考察时,在强调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谈到了养殖户的利益,表示肉价一定程度的上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养猪积极性,“通过市场调节的办法,让农民养猪能挣钱,城里人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又吃得起肉”。这是一种良好的平衡的生态,需要多方协调才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