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价格一路上扬,通胀压力步步进逼,普通百姓忧心忡忡。关于肉价反季节骤涨的原因,有一个“市场决定说”:零售肉价一个月涨了一倍,是因为批发肉价大幅上涨了;批发肉价大幅上涨,是因为生猪的收购价在猛提;生猪收购提价,是因为养猪户大幅减少,生猪源紧张;养猪户的减少,是因为养猪的比较效益偏低。也就是说,猪肉价格的上涨是市场的选择,而且生猪价格上涨还具有降低工农剪刀差、贴补农民的积极意义。粮油菜价格上涨也能找到类似的因由。问题是,粮油肉菜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具有需求刚性的商品,一旦出现剧烈的价格波动,群众的生活水平会立刻受到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这轮物价上涨,不仅给城市低收入群体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开始影响到中等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农民的收入水平应该提高,市民的生活压力也不能不考虑。面对这样的形势,不是给一句“市场调节”就可以置之不理的,政府部门理应采取照顾各方利益的针对性措施。
食品价格上涨还会带来更多的连锁反应。虽然,一季度CPI处于全年增长不超过3%的调控目标之内,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但从消费结构上看,食品价格6.2%的上涨速度明显过快。其中,粮食上涨了6.7%,肉畜类产品上涨了15.1%,鸡蛋上涨了24.1%。4月份CPI涨幅3.0%较上月的3.3%有所回落,仍处于3%的警戒线之上。从目前的态势来看,由粮油价格上涨引发的多个行业成本和收益的加速变化,正快速传导到整个产业链。用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的话说:“粮食涨价一成,就意味着你的储蓄资产相应贬值,如果通货膨胀恶性出现,怎么说都是老百姓的灾难!”此外,国家发改委预计,今年第二季度生产资料价格将继续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将上涨4.0%左右。由于目前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的条件逐渐形成,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将加大。食品和生产资料价格的双双上涨,将联手推动物价普涨,这是经济宏观调控领域的问题,也是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几天前,央行推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措施,以防止经济过热。提高利率有利于抑制过快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稳定物价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而对于城市低收入群体,政府部门已经考虑:当粮价上涨超过低保家庭的承受能力时,要提高低保水平,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然而,如果涨价风潮在较长时间内延续,波及的将远不止是通常意义上的低收入群体。要保持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政府部门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要么出手平抑物价,要么普涨工资,抵消物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