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殖废水对近岸水域的营养化影响。
养殖虾池通常需要施肥养水,即培养基础饵料和保持良好的水色。在养殖过程中,饵料的投放,残饵的分解,对虾排泄物的产生和分解等,都会使养殖水富含各种营养物质以及有机与无机碎屑。当虾池排放的污水物质总量超出该区域环境容量时,也就会造成该区域的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近几年,我国部分近岸海域赤潮频频发生,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局部海域富营养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2.养殖消毒剂和抗菌素对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对虾病害防治药物通常以抗菌素为主,富含消毒剂和抗菌素的虾池水大量排放,对近岸水域微生物生态系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正常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或破坏之后,污染物质的分解速率易受到影响,自净能力明显降低,这样将会导致水质的进一步恶化。
3.养殖废水排放造成的自身污染。
虾池养殖水大量排放在造成近岸水域污染的同时,也造成了自身污染,危及对虾养殖业本身。养殖废水排放,使海水中的氨氮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含量升高。当这种受污染的海水再抽(放)进虾池后,轻则影响对虾生长,重则引发病害。特别是污染导致赤潮发生时,易造成生物大量死亡后,其尸体在分解过程中引起水质严重恶化。例如排放的虾池养殖水尚未退去,又被潮水推向近岸,这样只要有少数虾池或局部地区发生对虾病害,就会通过养殖水的排灌,造成病害的交叉传染。由此可见,虾池废水不仅影响近岸生态环境,而且危害到对虾养殖业本身。
防治与对策
1.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探寻重陆轻海造成海域污染的思想根源,是治理海洋环境污染的关键所在,控制陆源污染是治理海洋污染的重要环节。认识不到位,陆污不根治,海洋环境污染就不可避免。在不少渔农民的心目中,大海仍然是一个天然的大垃圾场,工业、生活垃圾及池塘养殖废水可以任意排放。应当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更加深入人心,使广大渔农民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近海水域环境与他们的生存、事业和发展密切相关。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从而使他们成为自觉的环境保护者。
2.加强管理,科学用药。随着对虾种苗培育和养殖生产趋向工厂化、集约化,苗种生产和养殖生产单位对各种药物的依赖性日益提高。育苗、养殖生产单位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用药量。在水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生产中,缺乏严格的产品检测标准,产品无保质期、无主要成分证明等现象屡屡可见。因此,必须加强管理,科学用药,严格控制用药水的排放。如少数发生病害的虾池,在治疗期间,应当封闭池水,禁止排放。对于病害暴发,造成对虾倾池死亡的,虾池需经严格消毒、杀菌,并待消毒剂、杀菌剂充分氧化、失效后才能排水。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消毒剂、治疗剂等药物对近岸水域生态的影响,科研、卫生防疫和环保部门应积极开发或推荐针对性强、存留期短、高效低毒的对虾病害防治药物。
3.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当前海水养殖业中污染养殖水域的主体主要是对虾养殖、港湾地区的鱼类养殖和局部地区的贝类筏式养殖。如何既能降低养殖业的自身污染,又给养殖业的发展留有空间?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首要问题。如养殖虾池的数量要根据当地近岸海域的环境容量、滩涂与海上网箱养殖现状和发展趋势等进行科学地规划,使排放的虾池污水和其他污水的污染物总量,不超过近岸水域的自净能力。对已建成的大面积集约化对虾养殖区域,或者将部分虾池改造,养殖其他用水量小的种类,或者建立污水处理厂等,虾池排出的污水经过集中处理后才可排放。《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新建、改造、扩建海水养殖场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海水养殖应当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并应当合理投饵、施肥、正确使用药物,防止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
4.优化养殖环境。生产实践证明,不仅要保护好虾池内部的生态环境和全面掌握虾池各期用水量、投喂饵料数量及残余量、有机物质含量、有毒有害物的含量,而且要保护好虾池外部水环境。随着滩涂养殖业的发展,布局不合理,在同一区域内养殖池密集现象很普遍。特别在海水循环能力差、滩涂水质交换缓慢的海区,矛盾非常突出,必须引起重视。
5.提高水产饲料利用效率,减少水环境污染。在对虾养殖中,即使是管理最好的虾池也有30%的饵料未被摄食,残饵中的氮磷营养物是对虾池及邻近浅海的主要污染物。如何提高水产饲料效率,减轻环境污染是水产养殖及水产饲料生产面临的一大任务。必须加大对水产动物营养参数、水产动物免疫力、抗病力与营养素关系的研究力度,开发出优质饲料、添加剂、诱食剂,开发低污染的新型环保饲料和与之相匹配的养殖工艺等,大力提高水产饲料效率,努力减轻环境污染压力。
6.推广少污染或生态养殖方式。一是改变养殖方式,探讨生态养殖新途径。如采取少放苗、少投饵、少换水的生态养殖方式,可以改善养殖环境,预防病害发生;采用虾、鱼、贝、藻混养方式,通过混养套养一些刮食性鱼类或滤食性贝类,可以吸收虾池里的氨氮等有害物质;通过投放光合细菌,可以改善或净化虾池水质,减少换水量;通过开发新设备、新工艺,可以为养殖对象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从而使其获得更快的生长速度和优良的产品质量。总之,通过开发和推广高效、环保的养殖方式,必将进一步提高海水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是推广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拓展海洋无污染养殖新领域。由于内湾浅海水域水质水流交换能力差,加上小网箱养殖长期固定在一个海区造成残余饵料及排泄物大量积累,致养殖区水质差,病害蔓延,甚至引起养殖品种大面积死亡。今后发展方向应是深水网箱养殖,向风浪较大、水较深的深海区进军。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由于所处的养殖海区深度大(20m以上等深浅),水流畅通,鱼的粪便和残饵能及时被水流带走,可保持优良的水质条件,病害侵袭少,无需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成活率高,鱼品质量好。同时,具有有效拓展海水养殖空间、养殖品种过夏越冬条件好、生长快、效率高、有利于养殖环境、不污染海区和减轻劳力强度等优越性。纵观发展前景,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的推广,必将对沿海地区渔民的转产转业和养殖生产由近岸向深海拓展发挥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