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要说当下世界上吃鱼最多的是哪个国家,那要数中国——占世界人口20%,却吃了世界上将近40%的鱼。这在以前不可想像。尽管在大农业中,我国的渔业产值只占10%,但其规模化、一体化、工业化的程度高于种植业和畜牧业。
改革开放后,我国渔业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效。渔业总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去年总产量达到5100万吨,接近1.3亿万吨产量的40%,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比重67%,占世界养殖总量的70%,出口达到78.9亿元,占世界水产品出口10%。渔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656元。这其中,科技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如今,渔业总量大幅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从以捕捞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的转移,而绝大多数国家,都未能实现这样的转变,中国却实现了。
如今,我国的捕捞业以股份制为主,以船为单位,养殖以承包为主。无论是捕捞还是养殖,在规模经营中更需要科技的助推。
在提倡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下,我国渔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水产国家队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前不久在具体商讨如何为渔业提供科技支撑的规划中,对一些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有力而实用的对策。
向引领世界养殖技术发展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唐启升院士说,我国渔业符合现在的发展趋势———养捕、并捕方针。世界水产品的供应转为养殖,捕捞水产品受到限制。我国是水产品养殖大国,以此发展趋势,我们应同全国性的水产科研院所一起,向引领世界,特别是养殖技术方面发展。
我国渔业应制定从“十五”需要和安全的角度提出的产量目标,在做“十一五”规划或中长期战略研究时,通过预测国民需求,拟定需求目标。并为渔业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思想,尽快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计划,包括水生生物资源综合调查的国家立项。
走渔业科技发展新路
农业部渔业局科技处处长董金和指出,新时期,我国渔业将走科技发展新路。渔业局将组织专家开展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统筹规划“十一五”期间渔业科技的发展,并提倡“大力组织实施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开展渔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筛选和推广”、“抓住渔业标准的修订”。
董金和说,2006年渔业局将以新鱼,苗种等水产投入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以及相关检验检疫方法标准为重点,争取完成50项标准自修订工作。
董金和建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参与《中长期渔业发展规划》以及《“十一五”渔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并配合“948”渔业引进项目的实施,着手组织有关专家,对国外渔业发达国家科技进步最新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培养一批站在渔业科技前沿,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战略科学家、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创新的骨干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精干高效的科研创新核心团队,努力构建一个挖掘、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让渔民看到精良的装备应用
上海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徐皓说:“在新的社会发展情况下,渔业也需要走工业化道路。这就要加强对渔业装备工程的科学研究。”
现代农业靠生物生产技术,装备工程技术支撑。渔业装备工程技术,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一个指标,应用好工程性、集成性的创新技术,就可有效解决渔业发展中一些关键性问题。
我国渔业基础设施薄弱,装备工程科技投入较小。徐皓提议,加强对渔业装备工程科技,包括对渔船渔机行业的引导和管理。
渔业机械属农业机械之一,国家出台的《农业机械促进法》,可在农机方面给予优惠补贴的第一批产品目录里,却没有一项是渔业机械的产品。要加强对装备工程的管理,扶持是关键,而扶持主要在科技投入。如能让渔民看到精良的装备应用,就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
做好渔业应急检测和安全评估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资源环保处处长吴晓春说,中国水产院从2001年开始,每年组织35个成员单位,对90多片水域检测。形成了渔业资源环境监测公告,农业部和环保总局联合发布,并在渔业资源调查方面配合三个渔业修订实施。在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和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特别是去年松花江和北江事故调查处理,中国水产院组织相关力量,做了大量应急检测和安全评估。渔业环境的专家为保护渔业的利益,保护渔民权益做了很多的工作。
吴晓春说,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资源环境工作,把握资源养护的规律,从优先和重点项目入手,完善生态检测体系,包括常规检测和应急检测,积极配合保护生化物种,制定渔业生态行政保护和修改渔业法实施细则,将渔业的小循环扩展到社会的大循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加大对长江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所所长张显良认为,长江孕育了丰富的水产种质资源,长江鱼类有70多种,长江的四大家鱼其价值在历史上曾达到上百亿元。长江还有很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长江水产种质资源的兴衰,对渔业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张显良说,近年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设,给长江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问题,也干扰了长江珍稀濒危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渔业局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中华鲟等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投入不足。
要加大对长江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和濒危动物的保护,还有水生生物生态环境的投入,特别是国家对科研的投入。长江所在中华鲟研究上已有2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建议成立中华鲟保护研究中心或长江濒危水生动物研究中心,从此争取国际组织的资金和民间捐助。
完善水域滩涂权属制
渔业水域滩涂权属问题是关乎渔民生活保障的关键,农业部渔业局渔业政策法规处处长栗倩云呼吁,要完善水域滩涂权属制。
渔业水域滩涂是渔业生产基本的生产资料,其权属问题是渔民的根本。目前,我国没有建立渔业水域滩涂权的制度,也没有渔业水域滩涂被占用的补偿机制,渔民在水域滩涂被占用以后,得不到合理的补偿,生活得不到安置。
目前,物权法的草案已涉及养殖水域使用权的问题,中国水产院已提出建立渔业权制度的建议。栗倩云说,要进一步在现有水域滩涂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渔业权制度,尤其要加强探索建立水域滩涂占用补偿机制,使失海、失水渔民得到合理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