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将畜牧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精心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通过扶持奶源基地建设、基层社会化服务体系、良种工程、草原改良等一系列措施,全省畜牧业每年投入规模均达十亿元以上。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28.1%上升到2006年的42%,全省共有10个市县牧业产值比重超过50%。农业既增产又增收,农民离土不离家,可以说,畜牧业的大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从总体看,2006年全省奶牛、肉牛发展形势较好。到第三季度末,全省奶牛存栏171.9万头,肉牛存栏586.4万头,鲜奶产量达349.2万吨,出栏肉牛249.2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2%和9%,成为拉动畜牧业增长的主导力量。此外,生猪生产也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在经历了2006年上半年的低谷后,从6月初开始强劲反弹,预计2007年全省生猪出栏量有望突破3000万头。在出口方面,2006年前三季度,全省肉类出口达3.1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倍,有效拉动了省内畜产品的恢复性增长。
2006年以来,黑龙江省继续把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作为实现技物结合、提高产业生产水平和组织水平、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最有效手段来抓,积极扶植和引导农户改变兼营兼业的习惯,逐步向专业化饲养方向转变。到2006年年末,全省饲养大户和专业场已经达到4万个,各类专业小区达4000个,规范化小区比重由2005年末的30%提高的目前的40%。在进一步完善胚胎中心建设的同时,黑龙江省还新增人工授精站点200个,扩大了省繁育站的冻精供应能力,全年生产冻精已超过200万剂。而且,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黑龙江省还进一步扩大了奶牛良种补贴范围,2006年共有15个县的56万头可繁母牛享受了优质冻精良种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