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国际知名专家共议蛋鸡业生产与发展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7-01-09
     如今,国际大公司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单纯停留在产品和销售的层面上,而是转向更深层次的比拼,其中,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就是很重要的环节,对于国外品牌占大多数的中国蛋鸡市场来说,这种做法效果更加明显。2006年11月15~17日,“德国罗曼家禽育种公司饲养管理技术培训班”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部分蛋鸡场的技术与管理人员以及来自泰国、缅甸、中国台湾的6名代表前来参加培训。会上,罗曼公司的技术专家详细介绍了公司家禽育种现状,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了预测。此外,他们重点讲解了种鸡的饲料与营养,育雏、育成、产蛋期的饲养管理,种公鸡的管理,鸡舍的通风,家禽主要疾病的预防控制方法以及免疫参考程序等,目的是让养殖户最大限度地发挥罗曼种鸡的生产性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效益。培训课程结束时,公司还为前来参加培训的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目的是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养好蛋鸡。

    在本次培训班举办过程中,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罗曼公司亚太区副总裁林青芳先生,以及罗曼公司的Matthias Schmutz、Robert Pottgüter、Hans-heinrich Thiele、Matthias Voss四位技术专家,请他们针对蛋鸡业的市场状况和饲养管理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以下就是详细内容。

    一 行业发展篇

    记者:罗曼公司是全球知名的蛋鸡育种公司,多年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运作和产品推广、技术服务都相当成功,它的成功之道值得许多企业学习,您能简要介绍一下罗曼公司的发展情况吗?

    林青芳:现在全球蛋鸡育种公司基本上由两个集团控制,德国罗曼集团旗下有罗曼、海兰、尼克三个品牌,而荷兰汉德克集团在2005年12月并购了法国依莎公司后,旗下有海赛克斯、宝万斯、迪卡、依莎、雪佛、巴布考克六个品牌。

    德国罗曼育种公司于1932年成立并生产鱼粉,1956年开始肉鸡育种,1959年开始蛋鸡育种。1978年公司买下美国海兰公司,1985年Wesjohann家族买下罗曼集团,1987年又买下美国尼克公司,公司从1994年开始建立独立的肉鸡育种公司——罗曼印地安河公司,1998年又将罗曼印地安河公司出售,专注蛋鸡育种。1999年Wesjohann兄弟分家,分为罗曼育种和罗曼动保公司,2000年罗曼育种集团开始占据全球蛋鸡市场第一位,2002~2003年,罗曼集团的鸡种占有全球56%的市场份额(罗曼26%、海兰25%,尼克5%)。2005年,Wesjohann买下Aviagen公司,改名为EW集团,旗下拥有占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3家蛋鸡育种公司(罗曼、海兰、尼克)及3家肉鸡育种公司(AA、Ross、LIA)及Nicolas、BUT火鸡育种公司。此外,集团旗下还有蘑菇农场、蛋品加工厂及食品添加剂厂、疫苗厂、SPF农场及饲料添加剂厂。

    记者:近年来,世界蛋鸡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不断升级,饲养者要求鸡的生产性能好,消费者希望吃到营养美味又卫生安全的鸡蛋,在这种情况下,未来蛋鸡育种公司将如何发展?

    林青芳:我国蛋鸡业发展水平整体落后于肉鸡,肉鸡产品可以出口到欧盟、日本,而蛋品出口的比例微乎其微,蛋鸡业生产设备和产品销售也要落后于肉鸡业一些年,肉鸡饲养早已使用纵向通风和遮黑式鸡舍,而蛋鸡生产中只有规模较大的鸡场才使用,这就需要生产者转变观念,改进养鸡的基础设施,只有加大投入才会有好的产出。另外,政府的政策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转变,做到有效规范行业发展,让企业生产出安全的鸡蛋产品供消费者食用。

    作为国际育种公司,我们今后的育种方向就是让每只鸡都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如产蛋率、蛋内容物、蛋的安全卫生等指标,都是我们所追求的。一个优良的鸡种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一定都会受到欢迎,因为各个地区对鸡生产性能的需求指标不同,有些国家认为料蛋比重要,而有的国家更注重成活率,但是我们认为入舍母鸡所产的总蛋重最重要,因为80%的饲养户能够通过计算料蛋比而正确选择鸡种。对于不同地区需求的差异化,我们不会有针对性地选育某一性状,我们的目标是要使自己选育的鸡种生产性能满足大多数国家的需求,推动全世界蛋鸡业共同进步,让用户养最好的蛋鸡。

    记者:近年来中国蛋鸡市场成长迅速,国际大公司都将目标锁定在中国,目前,罗曼公司在中国也有很多竞争对手,如海兰、汉德克、尼克等,怎样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林青芳:中国市场很大,而且正在逐渐发展成熟,作为与中国合作多年的战略伙伴,罗曼公司在与国际大公司进行良性竞争前提下,正在中国发展壮大,即使是同一集团下的海兰公司,我们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但并不是简单的价格战和销售战,而是以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品质抢占市场份额,并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技术服务,只有提供优良的产品才是生存之道。因此,我们的发展战略就是通过先进的手段改良鸡的遗传性能,使其生产性能达到最佳,并为饲养者提供实用的饲养技术,使其生产效益最佳。我们这次搞技术培训班,就是出于这个目的。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技术服务,我们只做自己的事,无法干预其它企业的行为。现在,有些祖代场所占的市场份额小,他们就采取低价策略抢占市场,这种做法我们不去加以评论,但是,有些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我们只选择国内有一定资质、生产水平较高的饲养场合作,这样他们才能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给客户,由此提高罗曼公司的信誉。

    记者:目前世界著名的几大蛋鸡育种公司都在走整合与重组之路,如依莎和汉德克公司的合并就是很重要的事件,您怎样看待这些变化?

    林青芳:公司之间的并购是正常现象,当一个公司没有竞争力时,它只有通过被并购才能减少市场风险,来发展壮大自己,这是很正常的维持生存的手段。

    记者:目前我国蛋鸡业发展面临着很多风险,如疫病问题、市场变化、来自同行的竞争等,怎样才能把风险降为最低?

    林青芳:现在大规模的饲养场鸡群免疫、饲养管理做得都很好,而小规模的养鸡户今后究竟该何去何从?政府是否还像以前那样支持家家户户养鸡致富?现在中国农村的状况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他们通过外出务工的收入已经能够养活一个家庭,并不需要和以前一样通过养鸡维持生计了。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该鼓励大公司扩大生产规模,这样在养鸡总量不下降的情况下,可以确保产品更安全。大公司通过建造现代化鸡舍,应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设施,改善养鸡大环境,来降低养鸡风险,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记者:您多年来一直从事蛋种鸡行业,一定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您认为成功经营种鸡事业的关键是什么?

    林青芳:首先要选择一个具有良好适应性的鸡种,并以最低的生产成本使鸡发挥出最大的遗传性能,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具有理想的鸡舍条件,为鸡供应营养均衡的饲料,并且采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方法。由于育种公司的努力,使得鸡种的遗传性能不断改进,饲养者的饲养管理方法及营养配方也必须随之改进,这样才能使优良鸡种发挥出最佳生产性能,养殖户才会从中多多受益。

    记者:中国有很多优良的蛋鸡品种资源,如绿壳蛋鸡,但是由于品种培育和市场推广力度不够,这些优良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不高,尤其是无法和国际知名品种竞争,您认为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资源?

    林青芳:育种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发展的过程,国内以前对育种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育种工作起步较晚,现在和国外最高水平相比要落后好多年。国外对褐壳蛋鸡的育种已有60年历史了,只有这么长时间的积累才使80周龄的产蛋数达到350个。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育种素材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选育出优良的品种,从1000只鸡中选择1只和从100只中选择1只情况大不同。中国的地方鸡种大多数核心群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投入很大成本,选育起来也会有困难。现在中国提倡自主研发,但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那些国外都很成熟的技术我们再进行研究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财力,到头来还不一定取得预期效果。在这方面,日本的拿来主义就很实际。在地方鸡种资源的利用上,我们搞自主研发并不实际,与国外著名育种公司合作也许是一条出路。

    记者:在您看来,未来中国蛋鸡业发展应该走怎样的路才能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做到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林青芳:未来中国应该走向一种垂直统筹的发展格局。现在中国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祖代场和父母代场,做到自己供雏,他们为什么要做到大而全呢,原因就是不相信现有供种公司的水平。所以,现有供种公司要改善他们品种的生产性能,让下游用户安心养鸡。目前,市面上被认可的一些大公司产品价格普遍高,这就激发了其它公司专心搞好产品品质的决心。以后国内祖代、父母代场应该越来越少,而规模却要越来越大。现在国内祖代场、父母代场并没有中外合资的,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成熟,国外投资者会有兴趣进入中国蛋种鸡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企业只有产品品质过硬,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二 遗传育种篇

    记者:罗曼公司的蛋鸡品种有罗曼褐、罗曼白等,但是褐壳蛋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在世界各地罗曼褐鸡种所占的比例也很高,请问罗曼褐在育种方面有哪些优势?

    Matthias Schmutz:根据2002~2003年的统计数字,褐壳蛋在中国占有70%的市场份额,在西欧和东欧各占80%,在北美洲占5%,在拉美占30%,在中东和非洲占75%,占整个全球市场的50%。罗曼褐是利用杂交优势培育的,其性能比亲代更优良,而且利用了伴性遗传基因,可以通过快慢羽或羽色鉴别商品雏,以最小规模的基因核心群设计强力的育种计划,并执行高水平的生物安全标准,没有垂直感染的疾病。我们育种的出发点是让鸡多采食,而不是限制其采食,这样才会让鸡多产蛋。

    记者: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罗曼公司在育种方面采取了哪些改进措施?

    Matthias Schmutz:在对育种价值的评估方面,我们会综合考虑全期的生产性能,因为性成熟与产蛋高峰持续性呈遗传负相关,所以,对产蛋高峰的选育已经意义不大了,而对于高峰持续性和产合格种蛋数量的选育就显得很重要。我们的做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增加产蛋量。我们以纯系及杂交系的几代家族的生产记录为基础,对合适的初产日龄和初产时蛋重能快速增加的性能进行选育,此外就是产蛋高峰的持续性和产合格蛋的持续时间,以使蛋壳优良、蛋重适当地增加。(2)增加高峰持续性。初产日龄(性成熟)不再提前,通过提高排卵速度、增加蛋鸡生理稳定性来延长高峰的持续时间。(3)改良料蛋比。通过增加总产蛋重和维持较小的鸡体体重来改进料蛋比,使鸡用较低的营养需求来维持自身代谢。(4)改良鸡的攻击行为。改进鸡笼,每笼放4只鸡,增加鸡的活动面积,增加灯光强度,鸡只不断喙,把兄弟姐妹鸡放置在同笼内,就啄羽、啄肛、啄斗进行选育。(5)改良蛋品品质。由于褐壳蛋鸡品种存在基因缺陷,褐壳商品鸡中约有5%~10%缺乏氧化TMA的酶类,因此商品蛋会有鱼腥味。通过对突变基因的定域化和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可以鉴定在纯系里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并对血液和羽毛样本进行鉴定。通过基因检测,以鉴定基因型代替鉴定表现型,不需要饲养就可以知道结果,可以通过降低成本快速找到遗传因子并标记出来。鉴定后发现基因突变在母系里的发生率较低,于是就想办法降低母系里的发生率,最后用基因检测技术鉴定出了异型结合体,这样,即使在日后的饲养中也不会出现有鱼腥味的鸡蛋。正是由于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使罗曼褐种鸡彻底解决了鸡蛋有鱼腥味的问题,2004~2005年,无鱼腥味鸡蛋的祖代鸡开始繁殖,2006年元月,无鱼腥味鸡蛋的父母代开始向市场供应。这就使世界各地的商品鸡场能更有效的利用当地的蛋白原料,饲料配方中可放心添加油菜籽、鱼粉等蛋白原料了。

    记者: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罗曼公司有哪些具体计划?

    Matthias Schmutz:我们的育种目标是:72周龄的种鸡每年增加1.5~2个蛋,每天少耗1克饲料,蛋壳强度每年增加1个牛顿单位,存活率每年增加0.5%,不改变成熟后的体重,为客户提供生产性能稳定的优良种鸡。

    记者:对于商品蛋鸡育种,罗曼公司采用了哪些技术手段?

    Matthias Schmutz:公鸡的选育是在兄弟姐妹的家族中进行的,因为公鸡有伴性遗传特性。在商品蛋鸡的选育中,我们增加了选种的可靠性,减少了近亲交配的风险。

    三 饲料营养篇

    记者:家禽对营养的需要有其自身的特点,关于家禽营养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哪些?

    Robert Pottgüter:家禽的消化道很小,因此无法利用大量的粗纤维,而且家禽需要高营养浓度的饲料。由于家禽不能贮存饲料,每天都要采食营养平衡的饲料,高生产性能的鸡种更是如此。家禽饲料的营养成分中,能量尤为重要,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代谢能看作热能,称它为营养浓度更为贴切。在产蛋期,家禽代谢能的60%用于维持本身的需求,3%用于增加体重,而产蛋需求大约为37%~40%。淀粉是代谢能的主要来源,这其中包括谷物和谷物的副产品,如小麦和小麦麸等,但是谷物中含有较多的非淀粉多糖,在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以提高非淀粉多糖的消化率,并稳定消化道。大家公认蛋氨酸是家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但是,在生长阶段赖氨酸显得很重要,应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而产蛋阶段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才是蛋氨酸。对于家禽来说,脂肪是最好的能量来源,而且易于消化。但是,对于小鸡和青年鸡来说,要消化饱和脂肪酸是一个问题,因此,在小鸡料及育成料中必须使用含大量非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和油。

    记者:要使鸡充分发挥生产性能,就必须供给优质的家禽饲料,优质饲料的标准如何?怎样才能配制出优质的家禽饲料?

    Robert Pottgüter:优质的家禽饲料应该是粗粒状的,而且要混合均匀,没有发霉变质现象发生,要有自然香味。饲料中要添加足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酶等,而且要添加脂肪或油(1%~5%),不定期补足代谢能的含量,夏季更是如此。另外要十分注意的是:产蛋料里的石灰石要使用粗粒状的,千万不要粉碎太细,那样即会增加成本又造成浪费。

    在配制饲料之前,必须对原料中每一种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因为不同产地的不同原料,各种成分也不一样,要对其进行实地化验分析,不要仅凭经验和推荐标准,要依据自己的分析结果来设计配方,才会得出正确的配方,节省成本。饲料厂要配置好的设备来对原料的营养成分进行快速分析,以提高生产效率。

    记者:大家都知道,在炎热的季节,可以通过改变饲料配方来预防热应激,这期间应注意哪些问题?

    Robert Pottgüter:炎热季节可以通过刺激采食和调整饲料配方来缓解热应激,可采用早晚喂料、中午空槽的方法,午夜时再加喂一次。饲料可以是粗粒状的粉料,也可以是破碎料和颗粒料。饲料中可添加3%~5%的脂肪或油及限量的粗纤维并减少粗蛋白含量,粗蛋白最多为17%。另外,要增加合成氨基酸的量,增加维生素C、E和矿物质含量,保持每只鸡每天能摄取4.1~4.2克钙。如果热应激的发生只是短时间的3~5天,就不需要刻意去改变饲料配方。另外,鸡群未达到成熟体重不要移入产蛋舍,这时一旦移入,其体重就不会增加,在产蛋高峰期也无体脂肪的蓄积,而且采食量也随着减少,对热应激的适应能力不强。

    记者:在家禽营养方面,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就是饮水,怎样对饮水进行管理最合适?

    Robert Pottgüter:水是生命的基础,鸡在采食和消化、成长、产蛋过程中都需要水,水也是降温和补充维生素、疫苗防疫、药物治疗的有效途径。家禽饮水必须是适合人饮用的合格水质,要定期分析水中成分,水温一般为15~25℃,雏鸡在1周龄内水温应为20℃。鸡的采食和饮水是相互关联的,鸡群有问题时,饮水量的异常比采食量的异常表现得更明显,处于开产期的鸡,水消耗量的增加比采食量的增加更快。因此,要检查每日的饮水消耗量,如果能使用可以记录每日饮水消耗量的设备,对饮水的管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 饲养管理篇

    记者:在种鸡饲养中,大家都强调育雏期的重要性,对于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Hans-heinrich Thiele:我认为,首先要对雏鸡的品质进行正确认识:雏鸡的品质决定于雏鸡的体型,发育良好的雏鸡个儿较大,柔毛较长且较活泼,能充分消化卵黄囊里的所有养分,雏鸡的重量并不足以代表它的品质。在雏鸡来到鸡舍之前,首先要对鸡舍进行预温,育雏温度要达到33℃,夏天在雏鸡到达前24小时预温,冬天要提前48小时预温。雏鸡到达后,应迅速将雏鸡均匀分配到各个育雏器里,并靠近饮水器,从育雏舍里最远的育雏器开始放鸡。要注意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点雏鸡数,这时点鸡数不一定准确,另外还会增加死淘率。进鸡后,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料槽和水槽的高度,并用手触动乳头饮水器或水杯诱使雏鸡前来饮水。育雏前几天可在笼底或地面铺上牛皮纸,同时撒些饲料在上面,雏鸡饮水和吃料几小时后,检查一下鸡群,观察小鸡的行为,必要时调整温度。

    雏鸡饲养过程中每天要多次更新饮水,如果公雏的体重能达到指标,最好是公母雏混合饲养。要经常观察小鸡的行为,在育雏前7~10天实施间歇性光照程序,而后再使用正常的光照程序,这样所有小鸡可以同时间休息和吃料,弱雏也被迫饮水和吃料,由于鸡群行动一致,更容易判断鸡群的状况,降低育雏前7天的死淘率。

    记者:我们在日常饲养管理中会强调体成熟与性成熟的一致性,这样才能确保产蛋性能的持续性,怎样做才能使性成熟和体成熟更趋一致?

    Hans-heinrich Thiele:以罗曼褐为例,在8周龄以前,应完全注重骨架(胫长)的发育,从9周龄起到准备开产,注重每一周所应增加的体重,进入初产前开始点灯刺激时,要有1440克的体重(商品鸡为1400克),17周龄起将大鸡料换成产前料。每周必须称体重,在鸡舍的不同位置挑选至少10笼的样本鸡,选择早上尚未饲喂之前空腹称重。笼养时必须将样本鸡的笼位做记号,以后称重都选这些样本鸡。在光照方面,8~18周龄使用恒定光照计划,其中使用遮黑式鸡舍效果最为理想,其优点是:育成期间容易实施衡定的光照程序,鸡群均匀度好,性成熟与体成熟容易同步,而且产蛋高峰很快会达到,而且产蛋高峰高,死淘率低。

    记者:在种鸡饲养中,对种公鸡的管理经常会被忽视,怎样才能培育出优秀的种公鸡?

    Hans-heinrich Thiele:优良的种公鸡是生产优质种蛋的基础,要育成健康的公鸡,日后才有好的精液品质和良好的受精率。平养自然交配的公鸡要能驾驭母鸡,如果公鸡太害羞则无法交配,或母鸡不愿让这些公鸡交配,母鸡产蛋期间,要经常观察公鸡的行为。公鸡要和母鸡一起育成,这样可以使它们之间互相熟悉,为日后的交配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光线较强的开放式鸡舍,可对公鸡断喙,但不要断趾,公鸡断喙要比母鸡轻微,而实施人工授精的公鸡不需要断喙。要淘汰鸡群中所有鉴别错误的公鸡,仅挑选断喙良好、羽毛丰满及有强壮双脚的公鸡,胸骨弯曲、曲趾的公鸡也要淘汰。在笼养过程中,要确保笼具无破损,固定每笼整个产蛋期的公母比例,如有1只公鸡死亡,其它公鸡会接替它的工作,不需要再添入新的公鸡。当每笼仅存1只公鸡时,则此笼全部换成新公鸡。

    记者:在平养的鸡舍中,对地面蛋的管理往往很难做到位,请问你们是如何控制地面蛋的?

    Hans-heinrich Thiele:平养时,17周龄后再将母鸡移入产蛋舍,当发现第1个蛋后才应该打开产蛋箱,千万不要让贼风吹过蛋箱。料槽与水槽应放置在距蛋箱3~4米远的地方,而且蛋箱应该处于鸡舍中央,防止鸡在饮水器或料槽下方产蛋。尽可能将饮水器置于蛋箱前,在鸡产蛋的时间不要开动自动料槽,并防止灯光直接照入蛋箱。如在清晨就发现有床面蛋,应检查光照程序。当床面蛋突然增多时,要考虑是疾病的征兆。另外,要保证鸡不到蛋箱里休息。从育成期间就开始训练鸡在床架上跳跃、行走、睡觉,要有充分的蛋箱空间,一般1个蛋箱供应4只母鸡,或每120只母鸡共用1.2米长的蛋箱位置,每天清晨开灯前1~1.5小时打开蛋箱较为合适。注意了以上问题,会减少地面蛋的数量。

    记者:在种鸡饲养过程中,对种蛋的管理也很重要,在此应注意哪些问题?

    Hans-heinrich Thiele:收集种蛋一定要小心,根据气温状况,每天至少收集种蛋2~3次,气温高的季节收集次数要相应增加。要定期更换蛋箱内的垫料,保持垫料清洁,地面蛋和种蛋不应入孵,千万不要清洗种蛋。种蛋胚胎停止分裂的温度为27~28℃,因此,种蛋的贮存温度应在18℃以下。不要快速将种蛋贮存温度降到18℃,把温度降到18℃大约5~6小时较合适。种蛋贮存的相对湿度为75%~80%,如果温差大于11℃,蛋壳表面易产生水气凝结,这时种蛋就会遭到微生物侵袭而影响孵化率。种蛋贮存时要避免空气直接吹到蛋面上。存放种蛋的蛋车不可紧贴墙壁放置,种蛋贮存时空气要能在其间流动,绝不可将种蛋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合格的种蛋蛋重一般在52~66克,而且蛋型要好,气囊要固定。

    五 禽病防制篇

    记者: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养鸡生产的保障措施比以前更多了,但是,我国基层养殖户普遍反映,现在的鸡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防制鸡病变得十分困难,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Matthias Voss:这当然与中国当前的生产状况有关,多种养殖方式并存,这本身就对疫病的控制不力。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中国对疫病的控制没有真正做到位,很多疾病没能彻底诊断清楚,有些兽医人员在给鸡看病时往往只会描述病情,他们是否真正分离到相关的细菌和病毒就不清楚了?可能很多疾病的疑似情况较多,对几种病混合感染、并发症的诊断更是如此,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做到对症下药,对疾病的控制和消除极为不利。这也许和中国的教育背景有关,国外的情况与中国完全不同,如欧美等国家,疫病控制很彻底,常年只有几种疾病发生。应该说中国的技术与国外并无差别,在现有条件下完全有办法把疫病诊断清楚,只是与国外兽医人员相比中国的兽医人员实践要少,直接来源于生产的数据不足。国外专家整天在鸡舍内工作,他们往往是通过实际的测试数据来诊断鸡病,而且所搞的科学研究都来源于生产,他们往往更注重研究的过程,并不只是看中结果。这也许是中国与国外的不同之处吧。

    记者:目前国际上家禽的主要传染病有哪些,重点是哪一类疾病?

    Matthias Voss:目前家禽传染性疾病主要有肿瘤性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呼吸道疾病、骨胳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等几大类,其中最主要的是呼吸道疾病,这类病发病范围广,影响面大,控制起来难度也大。

    记者:再问您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这两年禽流感的问题在世界各地比较突出,尤其在中国,不仅严重影响了家禽行业生产,而且造成了禽产品滞销,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费恐慌,这种情况在欧洲出现没有?

    Matthias Voss:禽流感这种疾病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在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至今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关于禽流感的传播问题,野鸟的迁徙也许是一个因素,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当然,野鸟迁徙的问题由来以久,它们与家禽的接触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可能以前大家都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当禽流感病毒变成高致病性后,危害性就大了。此外,人也可以是病毒的携带者,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造成的人员流动频繁,使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

    现在是信息社会,一只天鹅的死亡都可以给全世界带来恐慌,尤其是大众媒体的高频率播报,不仅对家禽业生产,而且对人们生活也带来了影响。恐慌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在意大利和希腊也出现了较大的恐慌,德国还好,受影响不大。由于欧洲的防疫体系较健全,而且大部分国家采取扑杀的方法控制禽流感,因此大面积爆发的可能性不大。欧盟除意大利外,不允许对禽流感进行免疫接种,这样可以有效控制该病。中国虽然近两年都有禽流感发生,但是,随着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防控手段的不断改进,饲养方式和管理水平的进步,有效控制禽流感也不是太难的事。希望大家不要恐慌,不能因为一两次疫情就影响了整个家禽行业的发展,消费者也要以正确的态度来消费禽产品,不能因为媒体的播报而影响普通百姓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