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聂芳容说,长江中、下游鱼类在洞庭湖这种静水或缓流环境中,繁殖率高,一般都产出数万以至几百万粒卵。鱼类在不同季节入湖、返江,周而复始,洞庭湖因此成为长江重要的鱼类基因库。
统计数据显示,洞庭湖有鱼类119种,其中包括中华鲟、白鲟、银鱼、鲥鱼、胭脂鱼等5种珍贵鱼类。
但专家指出,眼下,污染正使一些洞庭湖鱼类面临灭种之灾。据调查,洞庭湖区的一些水域近年曾出现过长约4.84公里,宽50至150米的岸边黑色造纸废液污染带,很多城镇排污口处均有不同程度污染。
投毒、电鱼等违法捕捞和过度捕捞,也造成当前洞庭湖鱼类生存环境恶化。据湖南省渔业环境监测站站长廖伏初介绍,投毒、电打、抽水排干等“另类捕鱼”方式,常将种鱼、甚至当年的幼鱼都“一网打尽”,导致鱼类资源走向枯竭,珍稀物种濒危。
“在洞庭湖,天然鱼类资源的捕捞量迅速下降,洄游性鱼类明显减少,种鱼和珍贵水产品已很少。”廖伏初说,“20世纪50年代渔获物中常见的鲥鱼,目前已近乎绝迹,鳗鲡和银鱼的现存量大减,江豚数量已很少。”
目前,湖南省正严令洞庭湖畔排污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整改或者关闭。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为代表的专家建议,应在洞庭湖区全面推行生态农业和无公害生产,实施人工蓄洪补枯、优化水环境,推动包括4万名以捕捞为生的渔民在内的洞庭湖畔居民实行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