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大团镇周埠村的老奚,养猪已有20多年经验,是远近闻名的养猪能手。去年开始,南汇区被农业部列为“生猪科技入户”示范区,有200多农户成了“科技入户”示范户,科技指导员隔三差五便到农户家中“贴身指导”。老奚开始不以为然,但不久后便发现,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收入上,自己已明显被甩到了后面。他曾以高价引入了新品种母猪,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头两胎仔猪的成活率不到30%,可示范户养新品母猪却一帆风顺,原因就在于有指导员的“保驾护航”。为此,老奚找到了“科技入户”项目组负责人,要求快让科技进他家门。
现在,大批畜禽养殖场已退出市郊,留下的少数,正在全面提升规范化水平。在南汇区,随便参观一家小型养猪场,竟被农民要求换衣换鞋,走进去,就像身处一座整洁的农家庭院,其中不仅兴建了污水处理池、无害化处理池,还将猪舍分隔出了保胎室、产房、保育室等,场内几乎闻不到什么异味。农民说,这些都是指导员教他们做的。在项目组厚厚的材料中,记者随手抽取了一份养猪档案。那是惠南镇城北村樊德龙家的“养猪方案书”,由技术指导员根据他家实际制定的。比如,他家原来并没有消毒意识,但指导员明确提出,不仅要在大门口设立消毒池,还要在每排猪舍门口设立消毒池。过去,农民把商品猪当种猪是常事,但现在樊德龙明白了,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纯种的种猪。不仅如此,他还学会了给猪实行人工授精,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疾病传染……就这样,农民的传统养猪习惯被一一改变。
方法不一样,效果也很明显。45岁的顾建华,是惠南镇同治村的养猪户。他说,以前一头母猪一年只能生2胎,但按照科学养猪法,现在一年已增加为2.2胎,往常一窝仔猪成活率为60%—70%,现在达到了95%以上。今年,他家共养了35头母猪,纯收入有望达到四五万元,要在以前能挣1万元就不错了。他说,养母猪的风险非常大,一年前自己还只敢养6头母猪,但明年他准备增加到10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