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无公害水产品标准的制定及人们对水产品无公害化的要求,迫切要求水产养殖者在生产过程中处处以生产无公害水产品为标准,进行鱼类健康养殖,以满足人们对无公害水产品的需求。鱼类健康养殖技术的要点如下:
一、池塘选择及放养前处理
1、水源条件
水源充足、无污染,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水质标准。
2、池塘条件
注排水渠道分开,避免互相污染;在工业污染和市政污染污水排放地带建立的养殖场应建有蓄水池,水源经沉淀、净化或必要的消毒后再灌入池塘中;池塘无渗漏,淤泥厚度应小于10cm;进水口加密网(40目)过滤,避免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鱼池。
3、放养前池塘处理
放养鱼种前10天-15天进行池塘药物清塘,以杀灭池塘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常用方法为:干法清塘用生石灰75kg/亩或漂白粉(含有效氯25%以上)1ppm全地泼洒。
4、培肥水质
当水温上升至8℃以上时应立即施足基肥肥水,对底质贫瘠和新推的池塘应在放水前施足基肥,一般施基肥250kg/亩-300kg/亩,以促进池塘浮游生物的生长,为苗种提供充足的饵料。
二、苗种选择、消毒及投放
1、苗种选择
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表光滑,无伤无病,游泳活泼,溯水力强。
2、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必须先进行鱼体消毒,以防鱼种带病下塘。一般采用药浴方法,常用药物用量及药裕时间有;3%-5%的食盐5分钟-20分钟;15ppm-20ppm的高锰酸钾5分钟-10分钟;15ppm-20ppm的漂白粉溶液5分钟-10分钟。药浴的浓度和时间须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个体大小和水温等情况灵活掌握,以鱼类出现严重应激为度。苗种消毒操作时动作要轻、快,防止鱼体受到损伤,一次药浴的数量不宜太多。
3、苗种投放
应选择无风的晴天,入水的地点应选在向阳背风处,将盛苗种的容器倾斜于池塘水中,让鱼儿自行游入池塘。
三、养殖模式
1、合理的混养
根据自身池塘条件、市场需求、鱼种情况、饲料来源及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主养和配养品种及其投放比例,合理的混养不仅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鱼病的预防也有较好的作用。此外,混养不同食性的鱼类,特别是混养杂食性的鱼类,能吃掉水中的有机碎屑和部分病原细菌,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减少了鱼病发生的机会。
2、早放养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倡早放养,改春季放养为冬季放养或秋季放养,使鱼类提早适应环境。深秋、冬季水温较低,鱼体亦不易患病,同时开春水温回升即开始投饵,鱼体很快得到恢复,增强了抗病力。
四、饲料要求及投饲管理
1、饲料选择
选用以鱼粉、肉骨粉及血粉等为蛋白质的优质全价配合饲料,饲料原料的粉碎粒度要求能全部通过20目筛网,要求饲料系数为1.2左右,含水量以12%左右为宜,最好选用膨化饲料。根据不同种类及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选用配方合理的优质饲料。
2、投饲技术
根据鱼类的摄食习性制定合理的投饵方式,投饵率的计算以鱼类八分饱为宜,并做好“四定”投饲,充分发挥饲料的生产效能,降低饲料系数。
五、血病防治
掌握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和防重于治的基本原则,尽量避免鱼病的发生。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渔药,尽可能采用生态防治鱼病的方法。
1、及时破坏致病因子
鱼类疾病主要是由于致病因子恶化到一定程度而引起。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鱼病发生的季节性,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破坏致病因子,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定期加注新水;平时注意开动增氧机,以将地底潜在的致病因子释放出来;定期泼洒生石灰,既能调节水体pH值,使池水不会出现偏酸性,又能杀灭水中的有害病菌,还能使淤泥释放出无机盐,增加水体肥度。一般在养殖期间,每20天左右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为20kg/亩-30kg/亩。
2、鱼种消毒
在鱼种分塘、换池前都应进行鱼体消毒。消毒前应认真检验鱼体病原体,有针对性地采用药物和对鱼体进行没洗消毒。
3、工具消毒
养鱼用的各种工具往往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在已发病鱼塘使用过的工具,必须及时消毒,方法是50ppm高锰酸钾或200ppm漂白粉溶液浸泡5分钟,然后以清水冲洗干净再使用,或在每次使用后置于太阳下曝晒半天后再使用。
4、食场消毒
在鱼病流行季节,每半个月对食场消毒1次,方法是用漂白粉250g加水适量溶化后,泼洒到食场及其附近(应选择晴天在鱼体进食后进行);或定期进行药物挂袋,一般每袋用量为漂白粉150g、敌百虫100g,连用3天。
5、饲料消毒
首先保证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在鱼体发病季节,定期用100ppm-200ppm的漂白粉浸泡青饲料5分钟,对预防草鱼肠炎、赤皮、烂鳃等病害有特效。
6、肥料消毒
有机肥下塘前—定要经过腐熟、发酵处理。
7、定期施用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能分解有害物质,净化水质,减少病害侵袭鱼体,而且能增加肥水鱼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8、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对症下药,选用刺激性小、毒性小、无残留的优质鱼药,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渔药,严禁人为加大剂量。
六、日常管理
1、坚持巡塘
养成每天早、中、晚巡塘的习惯,观察鱼类动态、池水变化情况等,以便发现问题能及时采取措施。
2、定期加注新水
根据水质情况及时排放老水,补充新水,增加水体溶解氧,有效地改善水质。缺水池塘如遇水质老化或污染,可泼洒1ppm浓度的漂白粉消毒,保持水色为黄绿色或褐色,肥瘦适中,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cm-30cm为宜。
3、根据水质情况追肥
时间一般以15天-20天施肥1次为好。施无机肥用氮肥2kg/亩-3kg/亩和磷肥1kg/亩,混合后溶于水中全池泼洒;施有机肥应先发酵,用生石灰(用量1%)消毒后每次用量100kg/亩-200kg/亩,泼洒在池塘四周;施绿肥、堆肥则将肥堆在池塘下风处的一角,利用风浪使其流入池塘即可。
4、加强日常管理,注意细心操作,以防止鱼体受伤;注意鱼池环境卫生,勤除池边杂草,勤除敌害及中间寄主,并及时捞出残饵和死鱼;定期清理、消毒食场。
5、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改善水体环境,确定专人记好鱼病防治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