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先进的技术包括哪些方面?长期从事肉类食品安全研究的专家、普诺玛公司总裁柳建龙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加速构建肉类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技术显得十分迫切。
肉类食品供应链长且脆弱
实现可追溯制乃国际惯例
柳建龙说,肉类产业从饲养、屠宰、加工、包装、储藏、分销运输到零售,构成了肉类食品完整的生产和供应链。长期以来,中国畜禽加工资源配置的形成具有国情特点,其中,在屠宰环节,通常分为"自营"和"代宰"两种加工模式,由于屠宰经营模式的不同,与其相对应的加工、分销、运输等后续环节模式也会发生改变。
"可追溯"是一种还原产品生产全过程和应用历史轨迹、以及发生场所、销售渠道的能力,以发现食品链的最终端。过去10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证明缺乏可追溯测量或类似的系统而产生的社会风险、经营风险。
为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恢复消费者的信心,近年来欧盟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2000年,欧盟公布了《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 从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实行强制性的食品工业标准,其中包含了食品安全追溯的主题。
美国同样关注这个问题。正如白宫发言人所说,"要提高肉类和家禽产品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农业部追溯肉类或家禽产品生产、使用历史和相关场所的能力。这就要求有记录保存和审核体系或登记验证。"
追溯分批次管理与个体管理
RFID电子标签成本适合国情
柳建龙说,在肉类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中,存在批次管理和个体管理两个概念,要真正确保安全信息追溯的完整与准确性,个体管理是必须的,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体现。
由于RFID新技术在肉类工业的应用实现,RFID电子标签可以在屠宰、分割、加工、冷链配送等环节实现重复利用,从而解决了个体追溯与投资成本之间的矛盾。
“从目前看,RFID技术对肉类食品安全信息追踪与追溯的价值无可替代”。柳建龙说。
肉类食品可追溯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肉类食品从饲养到零售的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完整、准确和唯一的标识。标识技术由于条形码的发展,特别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肉食品供应链全程批次和个体的可靠标识提供前所未有的技术保障。
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与条形码技术相比,由于RFID电子标签具有唯一识别编码、数据可重复擦写、标签数据存储量大、识别响应速度快、标签使用寿命长、标签的非可视性阅读,特制的电子标签可以在高温、高湿和户外等恶劣条件下使用,以及在屠宰和加工及运输等环节由于RFID电子可以重复使用其电子标签综合使用成本低等特点,更加适合肉食品供应链从"饲养到餐桌"全程管理,这是当今国际一致认同的发展趋势。
饲养阶段必须实现个体标识
屠宰环节进行标识追溯管理
柳建龙说,对于活体动物而言,采用RFID动物耳标,既具有其标识的全球唯一性,又具有标识的防破坏性,已经广泛的被发达国家所采用。 在饲养阶段,必须实现动物个体标识,实行个体管理才能实现有效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
基于中国目前的国情,一些大型肉类企业为控制风险、降低成本,基本实行了"公司+基地+农户"式的产业化经营。2005年,机械化肉类加工企业自营养殖基地的比例达到50%。对于大量的非组织的农民来说,采用RFID耳标进行活体动物标识还有相当长一段历程。值得可喜的是,上海市已经出台了动物饲养标识的地方技术标准,并已经开始推广应用。
同时,由于屠宰环节的过程复杂,因此,要实现其可靠追溯具有一定的困难。目前,欧美国家的普遍做法是在机械化屠宰线轨道挂钩或动物胴体上用条形码进行标识追溯管理,通常只能管理到批次。
据记者了解,由深圳普诺玛公司自主开发,并在位于上海嘉定的上海五丰上食食品有限公司实际正式运行的"RFID屠宰加工实时生产管理和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完全采用可读写RFID电子标签技术,实现从活体动物入厂到屠宰交易的全程实时生产管理,已经成为屠宰行业内先进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系统。该项目的开发成功,为中国肉类食品安全追溯管理解决了最为关键的屠宰环节的追溯管理,同时,由于该系统实现了完全个体的追溯,与发达国家的系统相比更加具有适应性。
分割加工肉标识与母体标识一一对应
交易系统实现自动记录完整交易信息
柳建龙说,利用RFID电子标签可读写的功能,根据分割加工的工序需要,先读取对应胴体的RFID标签唯一标识编码,再复制和增加下级识别编码,写入对应该胴体的分割肉的RFID电子标签内,确保分割加工肉的标识与其被分割加工的母体的标识一一对应。
在分销环节上,我国有些城市设立了政府监管的肉类批发市场,例如上海市农产品批发中心有限公司就承担生猪胴体(俗称"白条猪")的批发业务。生猪交易商将屠宰场杀好的"白条猪"送进批发市场时,全部使用专用挂钩,每一个专用挂钩上都有一个RFID电子标签,其编码与"白条猪"身上的数字喷码编号完全一一对应。一旦交易成功,批发市场的交易系统就会自动记录完整的交易信息,包括对应的胴体编号信息。
由于包装肉上采用了UCC/EAN-128条形码进行标识管理,可以非常方便消费者通过终端查询计算机获取消费者关心的全部追溯信息:生猪产地、无公害猪场生猪进货资料、产地认定证书、动物防疫合格证、卫生许可证、检疫合格证、屠宰、肉品等级、出厂日期、运输资料等等。
采用RFID电子标签标识和UCC/EAS-128条形码标识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即在饲养、屠宰、分割加工和冷链运输等阶段采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在零售环节采用UCC/EAN-128条形码技术,既能完全满足肉食品安全的全程追溯的要求,又能够降低安全追溯系统的投资成本,完全符合世界肉类工业的发展方向。
实现可追溯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此举对肉类品牌建设上意义彰显
柳建龙说,要实现肉食品安全信息的准确和快速的追溯,必须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肉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内部和环节之间的全过程,形成追溯功能的有机衔接、高度统一,以及追溯信息的完全透明化和操作的便利化,这就需要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些公共信息平台,因此,肉食品追溯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这个系统建设中,肉食品安全追溯,屠宰加工是关键。结合世界肉类行业的发展趋势,实施自动化的中央屠宰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再结合中国农民分散饲养畜禽产品的实际国情,重点和优先抓好屠宰加工环节的追溯管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收效。
“此举对肉类品牌建设上意义彰显”,柳建龙说。
肉类企业要扩大规模,增加利润,就必须在肉类品牌之间形成差异化。如何形成差异化呢?如何让"品牌肉"向"名牌肉"发展?从当前的社会形势来看,切实的消费体验、可信的证据和食品安全风险的控制是关键,而RFID电子标签技术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通过建立从饲养到零售的肉食品全程安全信息追溯系统,消费者可以在商场方便地利用"食品安全信息查询终端计算机"和所购买肉类商品上的UCC/EAN-128条形码对其所关心的全部信息进行快速查询,这比起在商场柜台贴上许多的广告标语、各种许可证等等来得更加有效。由政府监管部门主导建设的第三方高效消费者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查询平台系统,才能让消费者真正放心,而参与该平台的肉类品牌企业将获得显著的品牌差异化,才能更好地促进肉类品牌的建设。让品牌肉的市场占有率达到相当的高度时,老百姓、企业和政府就都满意了,全社会肉类食品安全工程的目标也就基本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