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吃螃蟹者
墩圆朴实的脸上架着一幅金丝眼镜,话语中睿智的谈吐、谈起雅鱼养殖的滔滔不绝,让你能感觉到他对雅鱼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现在野生雅鱼数量越发稀少,而今老百姓对吃的消费档次也越来越高,当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雅鱼人工驯养无疑存在着很好的经济价值,如果驯养成功那也有利于对野生鱼类进行生态保护”。
人工驯养雅鱼没有多少人敢去大胆尝试,孙德强是宝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幸存的鱼带来信心
在一片反对声中,2002年3月孙德强在该县深溪沟建起了一座近两百平方米的雅鱼驯养场。鱼苗只能在鱼贩中收购。狡猾的鱼贩总是将炮网鱼和撒网鱼混合在一起出售,收购时,鱼还活蹦乱跳的,可投放池中没几天,部分鱼就浮在了水面上。尽管如此,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已发展了近百斤雅鱼,更让他高兴的是,这些雅鱼欣然接受了他自配的铒料。
2002年6月14日晚,一场滂沱大雨来了。15日一大早,担心了一晚的他刚起床便匆忙赶到了鱼场,眼前场面让他惊呆了,整个鱼塘被洪水冲击下的淤泥淤积,近四百斤鱼翻着肚子密密麻麻漂浮在池塘边上……
看着这一幕,孙德强一屁股瘫坐在了地上。呆坐半天后,他拿起鱼网杆在水沟边搜寻,忙乎了大半天衣服裤子全部湿透了,一条活鱼也没发现,那一刻他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挫败感。
“当初说了不听,瞧,尝到苦头了才知道,别养什么雅鱼了,实在闲不住就自己拿起鱼杆河边上钓玩。” 周围人的同情、关心、嘲讽让孙德强迷茫了。
第3天,当他在鱼塘边黯然神伤时,突然发现鱼塘里似乎还有什么东西在游动。难道还有存活下来的雅鱼?孙德强心里咯噔了一下,鞋子也没来的及脱便跳进塘。当他指尖触碰到鱼尾巴时心也提到了嗓门,孙德强轻轻的把这尾鱼捞起来放在手中反复看着,小心翼翼的把它放进水桶里。在这种条件下这条鱼都可以顽强的存活下去,挫折又算得了什么?仿佛是绝望之中抓住了救命稻草,孙德强振作起来。
“多亏了那条鱼,人的转变有时就在一念之间,如果那个时候我选择放弃,就不可能有今天了”。
孙德强在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后选择了地势更为开阔,水源更为丰富灵关镇河口村的地段。他多方凑集资金二十余万元,建繁殖池1000余平方米,引青衣江水入池养鱼。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批雅鱼终于可以上市了,市场上人工驯养的雅鱼销售会怎样?他心里没底。孙德强主动上门推销,可那时人工驯养的雅鱼还属于比较比较新鲜的事物,两天下来没一家餐馆愿意接受。四处碰壁后终于说服一家中餐馆先免费试卖。把鱼送进餐馆后孙德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了家。第二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餐馆决定长期定货。孙德强激动的泪水顿时夺眶而出。
屡败屡战
看着规模日益扩大的雅鱼驯养场,孙德强有了另外的打算:“要把雅鱼驯养形成产业,单靠人工驯养是远远不行的,应让雅鱼回归自然吃天然饵料,走水产养殖的新路子。”
就在他谋划着新的发展时,上天又给他开了次玩笑,洪魔再次眷顾了雅鱼驯养场。今年9月4日,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悄悄将鱼塘后方其中一进水口堵塞,近4千斤鱼及3万尾鱼苗由于没有活水的注入缺氧而死,和上次相比,这次损失更加惨重。商场最重要的是信誉,这些鱼苗是重庆一老客户预订了的,定金已全部交付了,孙德强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思前想后,他决定还是告诉对方实情,“定金先不忙退还,还需要资金你就说,能帮忙的地方我尽量帮助,希望鱼场早日重建。”客户的豁达宽容,让孙德强释然了。
“尽管受到了部分损失,但我现在鱼塘里还有4万尾雅鱼,20多万尾鱼苗,还有北京、上海等地客商还专程前来购买鱼苗。今年预计销售1万余斤,销售收入达30多万元。”孙德强说。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也”是孙德强喜欢的一句古言,而他也正朝着自己的梦想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