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虾池水质调控技术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9-14  
     水是对虾的生存、生活和栖息环境,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虾的生长发育,从而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在良好的水质条件下,对虾摄食旺盛,成活率高,发病率低,饵料系数低,生长快,养殖效益高;而不良的水质致使对虾摄食量下降,抑制对虾正常生长发育,并助长细菌等病原体增殖和有毒物质的积累,降低对虾抗病力,引发虾体发病,甚至造成对虾大量死亡,使养殖失败。因此,渔谚有“养好一池虾,先要管好一池水”之说,虾池的水质调控是养虾成败的关键。?

    1?虾池水质的基本要求?

    ??养虾理想的水质指标参数为:pH值7.8~8.8,水温22℃~32℃,透明度30~50cm(养殖前期为30~40cm,中后期为40~50cm),溶解氧4mg/L以上,最好保持5~6mg/L,NH3-N、H2S、HNO3等控制在不足以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范围内,总氨0.5mg/L以下,氨氮0.2mg/L以下,亚硝酸盐0.01mg/L以下,底层水硫化氢含量不超过0.01mg/L,硫化氢微量至测不出,化学耗氧量(COD)6mg/L以下,总碱度80~120mg/L。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密度适宜,种类能被虾摄食,以硅藻或绿藻为佳,水质保持清新、嫩爽,水域生态呈良性循环。水色以茶褐色、黄绿色或淡绿色为佳;池水没有异臭味。?

    2?各种水质因子对养虾的影响?

    2.1?溶解氧?

    ??溶解氧与对虾生存、生长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不仅是保证对虾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的必需物质,也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池水溶解氧高,可抑制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同时可减轻它们对对虾的毒害作用,增强对虾食欲,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虾病发生率,加快对虾生长发育;反之,对虾摄食、生长、病害发生率和饵料利用率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溶解氧低于3mg/L,对虾会出现狂乱、游边,若对虾长期处于低氧状态,其生活和生理机能将进一步受影响,表现为行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下降、能量消耗加大、抗病力下降、生长受抑制;溶解氧低于2.5mg/L时,则对虾出现浮头;在2mg/L以下,对虾则会死亡。因此,在对虾养殖的全过程中均应保持有充足的溶解氧,最好能保持5mg/L以上,一般也要达到4mg/L以上。?

    2.2?氨氮?

    ??氨氮主要是由于池中大量的残饵、对虾的排泄物和浮游生物的尸体等有机物分解产生的。分解过程中除了产生氨氮外,还会产生许多具有强烈毒性的胺、组胺、腐胺等中间产物,它们对对虾都会产生毒害作用。氨氮以离子态氨(NH4+-N)和非离子态氨(NH3-N)2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不带电荷的非离子态氨(NH3)很容易穿透细胞膜而损伤组织,尤其是破坏对虾鳃丝的上皮组织,使鳃丝肿胀、脱落,血淋巴流失,引发对虾颤抖痉孪、狂游,还会刺激对虾皮肤和胃的粘液细胞,使之分泌大量的粘液;离子态铵(NH4+)会抑制体内钠离子的运输,阻止NH3的排泄,从而增加血液中氨氮的浓度,使虾体内多种酶活性受抑制,进而导致对虾死亡。非离子态氨的毒性比离子态氨强,非离子态氨随着水温和pH值的升高而增加,毒性也增强。因此,氨氮在高浓度情况下,会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导致氧气和NH3等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甚至造成对虾死亡;在低浓度情况下也会影响对虾的摄食量,降低对虾的生长速度和抗病力,引起虾病暴发。在养殖过程中要求氨总量不超过0.5mg/L,氨氮含量在0.2mg/L以下。另外低溶氧时氨氮浓度会增加,毒性加剧,提高水体溶氧则有利于降低氨氮的毒性。?

    2.3?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当虾池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达0.02mg/L时,对虾有不适感,积累到0.1mg/L时,亚硝酸盐将对对虾产生危害。它能迅速破坏鳃组织,使鳃细胞肿大、增生,降低血液的输氧功能,使对虾的代谢功能减弱,食欲下降,从而影响对虾正常的生理功能,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极易诱发白斑病等病毒病的暴发。?

    2.4?硫化氢?

    ??硫化氢是由于池底沉积的残饵、排泄物、尸体等含硫蛋白质在缺氧情况下化学还原分解而形成的。其具有臭鸡蛋味、强烈刺激性和麻醉作用,毒性极强。硫化氢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污染处的底泥变黑,并散发出腐臭气味。硫化氢极易被鳃表面和粘膜吸收,与组织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硫化钠,还可以与呼吸链末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原子结合形成生物的呼吸毒,阻碍正常呼吸,造成细胞窒息而死。硫化氢是一种剧毒物质,低浓度时会影响对虾生长,高浓度会使对虾死亡。实验证明,水中硫化氢的浓度为0.1~0.2ppm时,南美白对虾失去平衡;当浓度达到4.0ppm时,南美白对虾立即死亡。对虾养殖中硫化氢含量要控制在0.01mg/L以下。?

    2.5?pH值?

    ??pH值是反映水体水质状况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指标。如pH值升高说明水中浮游植物多、光合作用强,水中溶解氧浓度高;pH值下降是水质变坏、溶氧降低的表现。同时pH值又是引起水化学成分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如pH值愈小,硫化氢、亚硝酸盐毒性愈大,水体易出现缺氧现象;pH值愈大,氨氮毒性愈大。pH值的降低和升高,也会直接对对虾产生危害。如当池水pH值长时间大于9时,不仅加剧氨氮的毒性,且使对虾鳃丝遭受强碱腐蚀,发生一般的黑鳃病,继而演变成烂鳃病、黄鳃病和红鳃病,使对虾鳃组织遭受破坏,呼吸机能发生阻碍,导致窒息死亡;当pH值长期低于7.0时,对虾生理机能发生障碍,食欲不振,消化、吸收机能下降,代谢受抑制。虾池水pH值最适宜为7.8~8.8。?

    2.6?透明度?

    ??透明度是主要反映水体中浮游生物和有机腐屑等悬浮物数量的一个间接的物理指标。透明度的高或低,可说明池水中浮游植物的多或少;透明度越低,浮游植物数量则越多。浮游植物对池水有增氧、遮光、作生物饵料、蓄热散热、吸收营养盐和降除有机污染从而达到稳定水质的作用。透明度过低,水中浮游植物过多,水体易出现富营养化;透明度过高,表明水中浮游植物过少,水体偏瘦,均不利于对虾的生长。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期间水体透明度应控制在30~50cm为宜,前期低些,为30~40cm,后期高一些,为40~50cm。?

    2.7?水色?

    ??水色主要受水中的浮游生物含量影响,是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在虾池中的反映。养殖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和硅藻所形成的茶褐色、黄绿色或淡绿色,以蓝藻、金藻为优势种时池水呈蓝绿色或金黄色也是良好的水色。这些绿藻、硅藻、蓝藻、金藻均是有益的光合藻类,不仅为早期虾苗提供适口饵料,还能吸收水体中过多的氨氮、亚硝态氮、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降低其毒性,从而改良水质。水体中有一定浮游生物量,会降低池水透明度,起到遮阴作用,减少对虾应激反应,为对虾提供一个隐蔽的环境,有利于对虾生长。在养殖过程要有意识地通过进排水、施肥等途径调控水色。虾池水色变化是藻相变化的象征,也是池塘水质好坏的反映。?

    2.8?味道?

    ??水质好的海水一般是水色清亮,味道仅是发咸。若水色发暗,有腥臭味或苦味,说明水体的有机物质过多,水质老化,极易引发病害。?

    3?虾池水质好坏的判别?

    ??采取“看观摸尝闻测查”方法,能有效地辨别水质的好坏。?

    3.1?看?

    ??即看水色。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反映。养虾池的水色以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为好,这些水色具有“肥活嫩爽”的特点,无异常气味。这些水色的水体富含大量对虾喜食的硅藻和绿藻,且溶氧充足,有害物成分少,非常利于对虾生长。若虾池水色呈暗绿色则是蓝绿藻过度繁殖的结果;黑褐色与酱油色是鞭毛藻、裸藻、褐藻等大量繁殖所致,这种水色主要是由于投喂过量、残饵过多、底质恶化老化等原因造成;黄色水主要含有金黄色鞭毛藻;水色转红是由纤毛虫、夜光虫等原生动物滋生或轮虫大量繁殖所引起;乳白色是由细菌大量繁殖造成藻类突然死亡而引发的;臭清水是由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所致;澄清色是水中浮游生物少的表现;水呈灰蓝色且有鱼腥味,可能是鱼腥藻或拟鱼腥藻大量出现所引起的;水色泛白是桡足类过多所致;水色混浊的水体含泥浆和有机碎屑较多。这些水色均为不好的水色,对养虾极为不利。另外,如果水色发暗,水质粘滞,在下风口和增氧机周围有大量白色泡沫,且经久不散,说明水体中有机质多,水质已老化。?

    3.2?观?

    ??指观察虾池及周围生物的动态。若发现池中鱼类浮头、螺爬出水面,日落后塘周围有很多蚊虫,有许多海鸥等鸟类在塘面上盘旋等现象是水体缺氧的预兆。当水体严重缺氧时,对虾会浮头游塘,眼和触角露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沉躲避。夜光虫、甲藻和发光细菌大量增殖会使水体发光,极易引起虾池缺氧。此外,除对虾因投饲不足而游塘外的异常活动,也是直接或间接由水质恶化所引起,是水质不良的表现。?

    3.3?摸?

    ??指用手指捻一捻虾池水,如果手感发涩说明水质正常;如发滑,水质一般较差。?

    3.4?尝?

    ??指用嘴尝尝虾池水味道,如只是发咸,一般是好水,如苦味严重,则是水质不佳的表现。

    3.5?闻?

    ??指闻虾池水的气味。若水体散发出腥臭或臭鸡蛋的气味,说明水质已出现老化,较差。

    3.6?测?

    ??指对水体的溶解氧、透明度、pH值、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化学耗氧量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若各项指标超出虾池水质的基本要求,则表明水质不好,对养虾不利。?

    3.7?查?

    ??检查虾池底是否黑化。如果池底变黑,散发臭味,表明底质变坏。出现变黑的原因:清池不彻底;投饵过量;池水过肥,换水不够;水体中有大量丝状藻或水草老化枯死后沉底腐烂;下层水长期严重缺氧。在养殖中后期池底较易出现黑化,为淤积于池底的有机物在细菌等作用下进行非氧化分解,形成池底“黑化区域”。?

    4?虾池水质恶化的处理方法?

    4.1?处理溶解氧偏低?

    ??虾池水中的溶解氧要求4mg/L以上。当水中溶解氧低于3mg/L,对虾会出现狂乱、游边;溶解氧为2.5mg/L时,对虾出现浮头;当低于2mg/L,对虾会出现死亡。?

    ??溶解氧过低的处理方法:①立即开动增氧机或充气机,增加水中溶氧;②向池内灌注新鲜海水或用喷灌机喷水增氧;③投放增氧灵或高效增氧剂,浓度为1~2kg/667m2;④施放沸石粉等水质改良剂。?

    4.2?处理pH值偏低或偏高?

    ??虾池pH值以7.8~8.8为最适,且日波动小于0.5。当pH值偏高(大于9)或偏低(小于7)均会使对虾产生不适而游塘,生理机能发生障碍,生长受抑制。?

    ??pH值低的处理办法:①适量换水;②经常施放生石灰,一般每次用量为20~25ppm(施放20ppm生石灰可提高pH值0.5左右),混水后泼洒;③使用藻类生长素迅速增殖浮游植物,提高池水pH值。?

    ??pH值偏高的处理方法:①添注新水,同时适量换水;②全池施放明矾,浓度为2~3kg/667m2;③使用降碱灵、沸石粉或EM液,均可降低pH值;④用络合铜控制水色过浓、浮游植物过量繁殖,降低pH值。?

    4.3?处理氨氮过高?

    ??虾池水体氨氮一般不要超过0.2mg/L。当氨氮含量超过此值后,对虾的正常生理功能变紊乱,食欲不振,生长缓慢,机体的抗病力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严重时出现游塘甚至中毒死亡。?

    ??氨氮过高的处理办法:①强力增氧,保持水中充足溶解氧;②适当换水,降低氨氮含量;③使用沸石粉等底质改良剂,除去水中氨氮;④全池泼洒解毒王等水质改良剂,降除氨氮;⑤全池泼洒光合细菌、EM液等微生物制剂;⑥保持池中一定水色,浮游植物能吸收部分氨氮等有害物质。?

    4.4?处理硫化氢过高?

    ??虾池中硫化氢含量不得超过0.01mg/L。当池水中硫化氢浓度为0.1~0.2mg/L时,对虾身体失去平衡,当浓度达4.0mg/L时,对虾立即死亡。?

    ??处理硫化氢过高的办法:①增加换水量,尽量排去底层污水污物;②合理投饵,减少残饵;③强力增氧,特别是增加底层水的溶解氧,以利有机物氧化分解;④使用沸石粉等水质改良剂;⑤施放EM液、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促进有机物分解。?

    4.5?处理亚硝酸盐过高?

    ??虾池中亚硝酸盐含量要控制在0.01mg/L以下。当亚硝酸盐的含量达0.02mg/L时,虾有不适感;当其浓度积累到0.1mg/L时,将会对对虾产生危害。?

    ??处理亚硝酸盐过高的办法:①适量换水;②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增加水体溶氧量;③全池泼洒沸石粉,浓度为15~20kg/667m2;④施放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⑤使用亚硝酸盐降解灵。?

    5?虾池水质调控的综合技术措施?

    5.1?使用良好水源?

    ??水源要求充足、新鲜、无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和农业行业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虾池布局要合理,进排要分家,避免相互污染。有条件的养殖户,应修建有蓄水池,水质经沉淀净化或消毒后进入池塘,有效减少或防止病原生物从水源中带入。?

    5.2?适时添换水?

    ??采取逐渐添加池水的办法,每日添加水3~5cm,直至水位达到最深,并保持最高水位。养殖中后期,如透明度过低(低于20cm)或透明度过大(大于80cm)及有害的单胞藻过量繁殖等,要酌情更换水,日换水量控制在10~15cm,对促进对虾生长有益。在整个养殖期要保持最高水位,严防渗漏,勿大排大灌。?

    5.3?强力增氧?

    ??使用增氧机增氧不但可提供对虾所需要的氧气,更重要的是促进池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促进池水的上下对流,增加底层溶解氧,氧化分解水底有机物,减少底层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改善对虾栖息条件,增强对虾体质和免疫力,促进对虾生长。对虾放养30d内开机增氧,每天开机2次,在中午及黎明前开机1~2h;养殖30~60d可根据需要延长开机时间;养殖60d后,由于水体自身污染加大,对虾总重量递加,需要全天开机。此外,在阴天、下雨均应增加开机时间和次数,使水中溶氧量始终可维持在5mg/L以上。?

    5.4?维持池中稳定的单胞藻数量,保持适宜水色?

    ??在养殖全过程中,培养单细胞藻类,维持稳定的单胞藻数量,营造良好水色和保持适宜透明度对稳定水质是非常重要的。可通过施肥或适当换水,对池内浮游植物的种群和密度进行调控,有针对性地培育对对虾生长有利的藻类,使池水水色保持以硅藻、绿藻为优势藻相所形成的茶褐色、茶绿色或淡绿色,透明度控制在30~50cm(养殖前期30~40cm,中后期为40~50cm)。连续阴天、暴雨均极易造成藻类下沉死亡,应开启增氧机搅动池水。藻相不良或透明度过大时,要及时向虾池引入藻相良好的藻液,并适量施肥培育。?

    5.5?合理使用水质保护剂和底质改良剂,改善水质和底质?

    ??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养殖中后期,由于投饵量增加、残饵增多、对虾粪便以及小型生物尸体等长久积聚,底质进一步恶化,极易诱发虾病滋生。因此,定期、定量使用水质保护剂和底质改良剂,可改善溶解氧,稳定藻相波动,减少pH的波动,降低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效改善水质状况,使水体中有益菌种成为优势种群,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减少病菌的滋长。可每隔15~20d泼洒生石灰、沸石粉等调控、改善水质和底质,使用量为生石灰10~15kg/667m2或沸石粉20~30kg/667m2。其次,每20~30d用光合细菌、EM液、利生菌等2~4kg/667m2全池泼洒,并结合在饲料中拌入活菌制剂及时地分解池内有机物,起到改良底质、净化水质作用。?

    5.6?科学投喂,减轻水体污染?

    ??饵料的投喂要做到科学合理,既要满足对虾生长需求,又要兼顾水体环境。因此,要挑选水中稳定性好、优质的饵料投喂,并严格控制投喂量,根据对虾存塘量、摄食、活动状态及天气、水质等因素灵活调整,坚持“少量多餐、日少夜多、均匀投撒、合理搭配”的原则,提高饵料利用率,减少水质污染。并通过缯网检查对虾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做到虾能吃饱,却不污染水质。?

    5.7?定期消毒,杀灭病原?

    ??养殖中后期,随着对虾长大,投饵增加,残饵积累,水质进一步恶化,底质不断污染,极易滋生病原菌。因此,此阶段每隔10~15d使用聚维酮碘0.2~0.5mg/L或溴氯海因0.3~0.4mg/L等消毒水体,可有效地制止水环境中的病原菌滋生。?

    5.8?加强暴雨后虾池水质调控,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

    ??暴雨后由于淡、海水分层,易产生虾池藻类下沉死亡,并因此产生缺氧、氨氮激化、总碱度下降等现象,致使对虾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免疫力和抗病力显著下降。病菌和原生动物极易随水带入虾池及激活滋生,从而引发疾病。因此,暴雨前后均应采取措施。雨前做好表层排淡水准备,并及时使用沸石粉或生石灰;雨停后及时开动增氧机,并适量施肥,及时用生石灰调控池水pH值到正常数值。如雨量一般,为中小雨,可在降雨时开动增氧机,预防水体分层及盐度剧烈波动,力保水质的相对稳定。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