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广西市场紫菜检测基本不合格
今年6月,广西自治区工商局在二季度商品质量监测监督抽查中,发现大部分厂家的紫菜产品无机砷超标,并将此结果上报国家工商总局。 9月6日中央某媒体对此结果进行了报道,一时间全国整个海藻养殖业陷入危局。昨天参会的福建晋江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是省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但受此事件影响, 9月6日到昨天,从全国各大超市下架的产品和退货,就已损失近200万元。
在研讨会上,紫菜海带等海澡类食品能不能吃,根本不是专家学者的讨论焦点,而大家集中讨论的是为什么无污染的海域生产的海藻却很多在检测中出了问题。
部标是无公害食品,国标却检测超标
国家水产品质检中心副研究员王联珠认为,原因之一是标准不合理。如果按去年3月实施的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标准》生产的紫菜,用去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藻类制品卫生标准》检测就是不合格产品,存在前明显的矛盾。她认为,国标在海藻方面的指标确定缺少科学依据,规定的指标过高。她说,目前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对藻类产品中的无机砷指标及其他重金属指标并未进行限量规定,紫菜的主要进口国日本也仅对我国的鲜藻进行无机砷的检验,并没有对干紫菜提出检测标准。
记者在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提供的一份材料上看到,全国一些检测单位按国标进行检测结果证明,海藻干制品的无机砷超标率为100%,而按食用方式复水后,检测又都符合规定。由此引出现了个矛盾现象:使用符合质量的鲜海藻,制成的干海藻产品无机砷却严重超标。专家认为,我国海藻类食品的标准应进行修订。
不久前,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水产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已联合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了修改《藻类制品卫生标准》的建议。
专家分析:干紫菜大量检测不合格或与检测方法不同有关,有关部门应进行研究改进
13日参加会议的晋江阿一波公司,是我省紫菜生产的龙头企业,产品也是我省名牌、省著名商标,公司同时也是省坛紫菜地方标准起草单位。公司总经理李宁波说,他们公司完全按绿色食品标准生产,但检验结果证明目前的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很大。一般用“银盐法”检测“无机砷”都会合格,而用“光度法”却常常超标。
省卫生厅疾检中心主任技师马群飞认为,国标应不会有大的问题,关键是检测方法,因为 “光度法”是新推广的方法,在样本的前期处理时,可能存在问题。有关单位应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我国藻类专家,上海水产大学马家海教授认为,紫菜海带由于自身特性,会富集金属离子,但是海藻中砷的存在形式及其对人体的毒性尚需进一步研究。比如海带,一方面它会富集重金属,但海带又会帮助人体排出铅等有害物质。所以,在没有风险研究之前,最好不要轻易用一个标准简单地进行限量规定。马教授说,根据他的研究,紫菜可以说是一种营养保健功能食品。日本韩国人均海带紫菜消费量远远超过我国,每年还从我国大量进口,但他们在海藻标准上并没有我国严格。
省水产加工流通协会会长陈继梅说,坛紫菜是福建的特有品种,主要在平潭生产,它要求的生长环境决定了坛紫菜是绿色无公害食品。如果一级海水里的紫菜都不合格,全国基本就没有合格的产品了。
会上多数专家建议,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暂缓海藻新国标的实施。最后,省水产加工流通协会也负责任地声明,通过近期多次取样,用“银盐法”按国家标准检测我省相关企业生产的紫菜,无机砷含量全部达标,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