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介绍说,这些有毒鱼类体内的毒素主要分布在脊柱和鱼刺之中。尽管这1200种鱼类对科学家们来说并不模式,但此前人们一直不知道它们体内含有有毒物质。
在研究过程中,专家们总共分析和比对了233种鱼类的DNA系列。
据介绍,大部分的有毒鱼类都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水域,以及非洲东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玻利尼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日本南部等区域的海岸线附近。每年有大约5万人会成为这些有毒鱼类的牺牲品,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昏迷、灼热感、痉挛和呼吸困难等,最严重的还有可能丧命。
专家们指出,鱼类体内的这些毒素除了具有防御功能外,还可杀死隐藏在鱼鳞中的细菌。研究显示,有毒鱼类中最危险的当属石鱼--它们的身体上长有一种长刺,可向其他生物体内注入一种剧毒液体。专家们还警告称,现在的有些宠物鱼可能也有一定的毒性,一旦人们的手被它们刺中,很有可能会产生难以忍受的剧痛。
科学家们建议称,如果被有毒鱼类刺伤,最佳的处理方式是将被刺部位放入热水中并保持30-40分钟。当然,采取这种方法的目的并非为了清洗掉毒素,而是为了加快它们的分解速度。
美国生活科学网站列出全球15种鲜为人知的有毒鱼类:
蓑鮋
蓑鮋是珊瑚礁鱼类及鮋科鱼类中最漂亮的一种,只有巴掌大小,它美丽的鱼鳍棘颜色鲜艳,却是它最佳攻击武器。鱼鳍棘是蓑鮋的有毒器官,内含毒腺。
棱须蓑鮋
属于蓑鮋的一种,漂亮的外表其实是对掠食者的一种严重警告。它时常出没于珊瑚礁中。
洛氏刺尾鱼
通常分布在热带至温带的岩礁海区,体色华丽,以海草、石灰层为食。尾部两侧的鳍状如柳叶刀带有毒性,猛烈摆动尾部时可在对方身上划出伤口。
球状绒鮋
鱼身侧偏,背、腹轮廓浅弧形,前部高,后部低,头部很大。具有毒性不能食用,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海域。
毒性肥皂鱼
属于线纹鱼科,分布在大西洋。
副刺尾鱼
属于刺尾鱼科,又被称为蓝倒吊,体碧蓝色,眼后及体侧上半部黑色。栖息于离海底1-2米的礁石区,以藻类为食,带有毒性,具有观赏价值。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
毒鮋
又叫鬼鮋,其外形丑陋无比,喜欢静伏在海底纹丝不动,看上去就像是一块岩石或杂乱的海草。如将它从水中捞起,它立即会将背鳍刺高高竖起,张开带有毒刺的鳃盖,样子很恐怖。
毒棘豹蟾鱼
主要活动于暗礁和海底岩石之间,外形丑陋,带有毒性。
军刀状鳚鱼
体型小而细长,呈鲜艳黄色,无鳞,带有毒性。
毒石鱼
外形丑陋,呈灰色,常潜伏于海底,乍看十分像海底岩石。带有毒性。
黄蜂鱼
该鱼背鳍很高,嘴部有毒。
毒瞻生鱼
主要栖息于海底,眼睛长在头顶上。带有毒性。
军刀牙鳚鱼
嘴部有毒,通常用军刀状牙齿咬伤猎物。
毒棘石鱼
其背部长有锋利的背棘,带有毒性,是最好的防御和攻击武器。
毒刺绒鮋
这种鱼身体上长有许多鳍棘,带有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