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8年,紫薇村冯在骄等一批有新观念的青年农民就摸索并实施了人工养殖鲍鱼技术,他们投资50万元在文昌羊栏港建起了龙楼地区第一个工厂化鲍鱼养殖场,经过一年试产获得成功。
冯在骄等人的成功,为当地农民做出了人工养鲍脱贫致富的榜样。紧接着,自2000年起,紫薇村掀起了一股养鲍热潮,村里的大多数劳动力都在鲍鱼养殖场干活,不少农户建起了家庭养鲍场,其中不少农民还成为了人工养鲍的业务骨干或技术能手,村民们几乎都能说出一套养鲍经。
紫薇村的人工养鲍出了名,此举引来了不少外来投资者。至目前为止,包括本地和外来的已有23家鲍鱼养殖场,投资额达3000万元。由于鲍鱼历来价格坚挺不下,养鲍收入已成为紫薇村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据统计,200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4260元,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3月,当地的养鲍户还自发成立了“龙楼镇鲍鱼协会”,积极为龙楼和其它周围地区的鲍鱼养殖专业户提供各类养鲍业务服务。
目前,在龙楼镇沿海一带,几公里长的人工养鲍产业区已经形成,大大小小的养鲍专业户有50多家,总投资额达5000多万元,按每斤80元计算,年度可创产值约4000万元,养鲍已成为龙楼镇的一大支柱产业,而龙楼镇也成为文昌,乃至整个海南有名的养鲍基地。
在文昌,龙楼镇的成功也激发了其它乡镇的养鲍热情。文昌三面环海,海岸线长约200公里,除了龙楼,清澜、翁田、会文等乡镇的海域也非常有利于海水养殖鲍鱼。2002年起,在龙楼镇的影响下,这些乡镇临海的农户纷纷在近海养起了鲍鱼,而一些外来投资者也加大投入,与当地养殖户建立起合作关系,目前已形成了一条龙产销链条,鲍鱼不断销往岛内外各地,而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临丰村是清澜镇一个靠海的小村庄,今年40岁的养鲍大户吴先昆是村里最早的养鲍专业户。2002年6月,吴先昆跟朋友到龙楼镇办事,无意中发现了龙楼镇养鲍的好处。回来后,他发动村里的部分村民自行投资养鲍,并请来了专业技术员。这一来,临丰村的村民们改变了以往驾着小船出海打鱼的习惯,养鲍让村民们脱离了仅打鱼为生的日子,并走上了致富路。如今,拥有8亩大的养鲍场的吴先昆成了村里年收入最高的人,而村里其他养鲍的村民也大都把原来的瓦房拆了,盖上崭新的水泥平房。
据了解,目前文昌鲍鱼养殖面积达700亩,长期从业人员2000余人。现在公司和农民鲍鱼养殖业发展迅速,鲍鱼苗供不应求,一批鲍鱼苗生产基地也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