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生猪价格持续下跌 产业发展亟待规范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8-07  
     自去年以来,除春节期间有短暂回暖外,广西、四川、山西等养猪大省的生猪价格持续走跌,目前仍在谷底运行,部分养殖户利益受损较重。众多专家认为,生猪价格下跌除了受价值规律等因素影响外,我国生猪产业基础薄弱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稳定生猪价格亟待有关部门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和壮大生猪产业。

    生猪价跌养殖户亏损

    据农业部有关部门统计,自去年以来,全国生猪产品价格开始下跌。今年5月份,生猪产品连续两个月大幅度下跌,是继去年10、11月份之后,近年来出现的较大跌幅。今年前五个月,全国仔猪、活猪和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为8.84元/公斤、6.67元/公斤和11.62元/公斤,同比分别下降39.6%、22%和16.1%。猪粮比价跌到4.45∶1,为2000年以来最低。

    生猪价格下跌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户利益受损。据山西太原市农业局有关部门调查,春节过后太原市生猪价格已由去年同期的8.4元/公斤,下跌到目前的5.4元/公斤。据测算,在不计人工费的情况下,太原市养殖户出栏一头猪净亏损达300元。大同市、晋中市等地养殖户也出现了40元至100元不等的亏损。

    “养猪不赚钱”导致许多养殖户在春季仔猪补栏季节持观望态度,甚至出现部分养殖户无奈宰杀母猪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仔猪补栏,还影响了养殖户的后期收益。广西玉林市农户梁刚毅去年养了20多头猪,随着价格持续下跌,他不得不宰杀母猪,现在猪栏里只剩下5头母猪。他颇为无奈地说:“春节前每只猪还能赚20元至50元,现在卖一头就要亏30元至50元,除了杀母猪,丢猪苗,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畜牧专家预测,按照目前生猪市场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国后期生猪产品价格下跌趋势将趋缓,后半年生猪价格可能会有所回升,但难以实现大幅度上涨。山西省太谷县畜牧中心副主任曹志斌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监测中心科长刘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认为,生猪养殖亏损期仍将会持续一年左右。

    市场疲软源于产业薄弱

    刘剑、曹志斌等有关专家认为,当前一段时间生猪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生猪生产规模过大,高价位的生猪价格引发生猪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出现比较严重的供过于求局面;二是生猪市场需求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禽流感影响的逐步消除及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

    山西省畜牧兽医局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受价值规律影响,目前生猪市场的疲软是市场波动中的一个正常现象,但从深层次看也暴露出我国部分省区生猪生产、加工、消费等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使得生猪产业在抵御市场风险方面存在隐患。

    首先、分散饲养的主导饲养模式导致市场波动不断。以山西为例,截至去年年底,这个省共有生猪养殖户69万户,其中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只有2.84万户。山西省畜禽繁育工作站的王效京说:“受利益驱动,分散的饲养户在生猪效益较高时容易一哄而上,导致养殖规模在短期内迅速膨胀;而在效益下滑时,养殖户又会一哄而散、空栏罢养,造成生猪出栏量急剧下降,从而造成市场波动。”

    其次、饲料产品配方不合理致使生猪饲料过多依赖于玉米等原料,当玉米等原料价格变动时,生猪价格也会受到“牵连”。当前生猪饲料的主要原料是玉米、豆粕、麸皮等,其中玉米占60%至70%。

    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宾阳县豆粕价格3.4元/公斤,麦麸1.5元/公斤,荔浦县豆粕价格2.85元/公斤;麦麸1.5元/公斤;贵港市豆粕2.6元/公斤,麦麸1.33元/公斤,涨幅均超过了10%。刘剑说:“玉米价格的上涨使养殖户成本升高、收益下降。而工业用玉米的增多也对饲料用玉米市场造成了挤压,使原本弱势的养殖业更加受制于工业。”

    第三、生猪加工企业偏弱也使生猪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广西柳州市一屠宰厂厂主胡友高说,除了河南等省市有一些大规模的生猪肉类加工企业外,我国其他一些省份大型的生猪龙头加工企业数量少、加工能力弱,同时加工企业未能与养殖基地形成紧密联系、辐射面小,使这些地区的生猪养殖户缺乏稳定的收益来源,同时影响了生猪市场的稳定性。

    第四、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转变使生猪需求量减少。山西省畜牧兽医局的专家认为,消费者由过去主要吃猪肉,渐渐转向食用牛、羊、鸡、鸭、水产品等,对猪肉需求有所下降;此外,由于食品安全不过关、口味难以适应消费者等原因,大部分消费者不喜欢食用加工过的猪肉。这些都使生猪市场需求量下降。

    最后刘剑、王效京等专家认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偏弱也使生猪产业出现盲目、无序发展等不合理现象,致使生猪市场波动频繁。

    规范产业发展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众多畜牧业专家认为,只有规范生猪产业发展,降低农民生猪养殖户养殖风险,才能引导生猪市场合理运行,减低养殖户损失。

    首先,政府应当加强对生猪产业的宏观调控。山西省畜牧兽医局办公室主任杨忠说:“在依靠市场自身发展的同时,政府不能对生猪市场放手不管。”他认为,政府应当引导建立一些生猪储备基地,从国家禽畜类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扶持生猪等畜牧产业。此外,政府还应教育农户根据市场条件保持适度养殖规模,避免大起大落,同时,加大生猪产品改进力度,推广优质猪种。

    其次,降低生猪饲料成本。刘剑说:“政府可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开发出一些新的饲料原料,降低生猪养殖对玉米原料的依赖。同时,饲料生产企业也可以与农民签订‘订单’,实现生猪价格与饲料价格的联动,从而规避饲料价格波动对生猪价格造成巨大影响的风险。”

    第三,应当充分发挥生猪养殖行业协会的管理服务作用。曾经考察过日本生猪养殖行业协会的山西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张书文说:“成熟的行业协会组织可以对养殖规模进行合理调控,同时可以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引导养殖户进行科学养殖,进而影响市场。”

    第四,加强生猪养殖基础设施投入、以工业化理念发展规模化养猪产业。谢卓等专家认为,规模化养殖是决定养猪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分散饲养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生猪市场的要求。据有关专家测算,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与普通养殖户相比,饲养一头育肥猪的效益会多出150多元,扣除规模化养殖场的人工、基建等成本,效益差也在100元左右。

    最后,尽快建立猪肉市场价格预警机制,并出台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以帮助农户规避市场风险。另外,在壮大生猪养殖规模的同时,加快生猪加工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千方百计吸引各种资金进入生猪加工行业,使其切实发挥带动养殖户发展的龙头作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