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在发展畜牧业经济中,通过调整内部结构,扬长避短,发挥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发展养畜业的优势,控制牧区养畜增长头数,促使农牧区传统养畜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农区、半农半牧区养畜头数比例已由5年前的20.9%提升到现在的68%,并且使牲畜出栏率、商品贡献率也大幅提高。内蒙古各地还积极为农牧区之间铺路搭桥,大力推进“北繁南育”工程,实施跨地区间的合作经营,发挥农牧区各自优势。
近年来,内蒙古实施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推广科学养畜,改变牧民养“长寿畜”落后经营方式,重点提高畜群基础母畜和改良畜比重,加快牲畜出栏周期,减轻草场载畜压力。各地普遍实行舍饲圈养、划区轮牧、季节性禁牧、休牧和退化草场围封建设,扭转了天然草场日益退化被动状态,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
同时内蒙古把扩大和提高肉乳绒毛等畜产品加工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注重发挥伊利、蒙牛、小肥羊、科尔沁牛业、鄂尔多斯、鹿王等一大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步伐。今年上半年全区超过百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4亿元,同比增长21.3%,完成增加值132亿元,同比增长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