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十一五”期间,自治区提出建设棉花、粮食、林果和畜牧四大基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你认为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什么将畜牧业列为自治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
张志恒:从自治区目前的四大产业来讲,第一就是稳定粮食,这是个大政方针。
第二就是棉花,但种植棉花要求的条件高,对积温、无霜期和光照都有要求,棉花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全疆最多只能种到2000万亩。
第三是林果业。林果种植周期较长、风险大,而且受地域和自然条件的约束。
第四个就是大有潜力可挖,大有发展前途的畜牧业,我认为只有畜牧业不受地域限制,是家家户户都能干、可以让每户农牧民都富裕起来的产业。我们应提高对发展畜牧业重要性的认识,确立其主导产业的地位。
记者:新疆是个畜牧业大区,但新疆畜牧业发展仍不理想,你认为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张志恒: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动物防疫、监督问题。动物疫病不但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而且危及人们的健康与安全。去年发生的禽流感对新疆养禽业打击很大,全疆养禽业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700万元。
第二是草业建设滞后,草原保护不到位。发展畜牧业要坚持“立草为业”,草业是畜牧业发展的根本。新疆有7.6亿天然草场,但大多数是荒漠半荒漠草场,草场退化严重,我们面临大力发展畜牧业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近些年来我们虽然加大了对天然草场的保护和人工种草的工作力度,但仍有许多地方没有把草业作为产业来抓,棉花价格一高,就开草场种棉花,国家对粮食实行直补后,又有很多人工草地改种了粮食,草业没有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第三是畜牧业特别是奶业发展中成本过大,没有形成合理的的投入产出关系。近几年的养牛热中,一头奶牛被炒到了18000至25000元的天价,这样的牛一年折旧就是3000多元,无形之中给养殖业加大了成本。
第四是养殖技术科技含量不高。农牧民仍以分散的家庭养殖为主,管理粗放,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普及率低,养殖效益差。
第五是畜产品流通不畅。
记者:就天然草原保护,你曾表示不能只搞封、禁、退,要把草原的保护与利用及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你认为该如何操作?
张志恒: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新疆草原建设力度很大,先后实施了退牧还草、天然草场保护等重大工程,5年共禁牧、休牧、划区轮牧4868万亩,使天然草场得到有效保护,草原生态有所恢复。与此同时,牧民定居、人工草料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定居半定居牧民15.43万户,占牧民总户数的78%,人工饲草料种植面积达1100万亩。但是,我们目前实施的退牧还草和天然草场保护等项目仅涉及北疆部分县,而南疆特别是生态环境更为脆弱的环塔里木盆地周边荒漠、半荒漠草场更需保护。因此,我们认为,在全面实施北疆退牧还草项目的同时,南疆的退牧还草工作也应纳入国家计划中并尽快启动。
记者:地(州)畜牧业发展各具特色,请问实际情况如何?
张志恒:近几年,各地就如何加快发展畜牧业,根据当地实际,做了大胆的尝试,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为发展我区现代畜牧业打下了基础。
伊犁州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优势,提出并实施了“建设畜牧业大州,打造四个全国第一”战略,即打造中国第一羊———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第一马———伊犁马,第一牛———新疆褐牛及最好的天然草原。2005年伊犁州畜牧业产值比2000年增长了62%,占大农业的产值比重达到44%。
昌吉州的奶业发展居全疆之首,有金牛、维维、麦趣尔、西域春等乳品加工龙头企业,有天康、泰昆、正大、西部牧业等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肉类、饲料加工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州共有养殖专业户20万户,养殖小区1500多个,其中农区养殖户、专业户占到65%,畜牧业产值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41.5%。
喀什地区在特色养殖方面做得较好。他们充分利用多浪羊、乳鸽、土鸡、驴、牦牛等特色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具有特色的羊肉、烤乳鸽、牦牛肉、驴肉、驴奶和阿胶等名、优、特畜产品,产品已出口到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