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合肥,这种以吃龙虾为主体的休闲生活方式也在南京、苏州、上海等地大同小
异地上演着。但是如何做大做强合肥“龙虾”产业,对于合肥的经营者们来说,却是虾肉好吃、虾苗难求。
苏、浙、皖地区人们俗称的大龙虾,即:淡水小龙虾,由于其生命力极强,在各地几乎都有生长,但主要集中在中部、南部等水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安徽地处江淮分水岭,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是龙虾重要的繁殖和养殖基地,围绕龙虾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餐饮业、龙虾养殖、龙虾贩运、龙虾综合加工企业、农贸市场粗加工及啤酒饮料等相关产业。
据合肥市龙虾经营者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该市有近4000户专营龙虾的餐饮店,就业人数约8万人。在旺季的时候,每户每天销售量最高可达1吨,大多数小户的销售量也在100-200公斤,合肥市每天可以销售400-500吨,全年销售量可达54000吨,该市仅餐饮业销售收入就可高达8.1亿元,实现利税2.7亿元,利润约9000万元。
龙虾市场的红火,带动了龙虾养殖业的发展。在养殖方面,合肥市有固定的龙虾养殖户8000多户,近16000人季节性地从事龙虾养殖。另外,近年来还有近1000多名下岗职工专职从事龙虾养殖、抓捕及加工虾仁等工作。合肥市人工养殖的水面达3.8万亩,平均每亩水面产虾350公斤。由于人工养殖产虾的比例很小,大多数仍以自然产虾为主,加上地域分布广、捕捉量大,实际上合肥市年龙虾贸易量达6万吨,龙虾人工养殖全市产值为6500万元。
由于龙虾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合肥市有近10家龙虾加工出口企业,年加工能力2万多吨,但由于虾源来源不足,加工能力只能满足1/4,产品都出口国外。自2002年开始,合肥市龙虾经营者们自发地开始举办龙虾节,加上30多个民间龙虾养殖协会在技术交流、推广、合作、开发等方面的推动作用,逐渐扩大的龙虾市场使合肥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龙虾集中供应地之一,“合肥龙虾节”也跻身于“中国节庆50强”,而且今年的龙虾节将首次由民间自发组织转到政府与民间组织联袂举办。
为加强管理,合肥市政府曾约法三章: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小街巷发展,但效果均不明显。龙虾实质上是特色经济,有特色,才有效益,规模经营当然重要,但全民参与、城乡互动才是它的生命力,
肯德基式标准最终只会是一个标准一个味道。经过摸索以后,合肥市最终选择以龙虾节为切入点,把全市比较散乱的龙虾经营规范好,创造几条品牌龙虾街,以此带动所有经营户规范经营。
据合肥市水产畜牧局副局长何永捍介绍,前些年,龙虾每公斤仅卖到3元左右,而到今年,则卖到每公斤10-12元,连虾壳都卖到每公斤1.2元左右。合肥市每年对龙虾的市场需求至少在6万吨,而龙虾的养殖产量只有1.3万吨,加上山东、江苏商贩每年都到合肥收购龙虾2000吨以上,内抬外拉进一步提高了合肥的虾价。
合肥市目前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约2万吨,但由于实际加工产量随国际市场需求和虾源供求影响波动很大,实际上只实现了1/4。如果虾的供应量再出现紧张,源头价格上涨过快,终端国际市场价格变化不大,企业只能减少加工量,这样一来,原有的国际市场将被别国产品或替代品取代,对快速发展的龙虾产业来说,国际市场再次恢复将需要很长时间。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也是如此。由于价格上涨,合肥街头龙虾铺面的价格也由原来每盘6元上涨到现在的25元左右,作为草根美味,因为价格适宜,老百姓消费得起,龙虾经济才得以繁荣。如果龙虾价格再次上涨,必将影响到消费群体的数量,并最终直接作用于终端市场。当价格涨到对老百姓生活产生影响时,食用人群就会减少,原有的平衡体系被打破,对于这种地域性很强的食品来说,市场的恢复也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规模养殖,一方面能缓解市场供应紧张状况,可以从源头上解决龙虾生长环境问题。但龙虾是甲壳类动物亲虾,在繁殖时难以做到同时抱卵、同时成熟等。而且数量一多又会出现自相残杀现象。2005年合肥市科技局、水产局、财政局斥资20万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攻克虾苗项目,目前苗出来了,但还是不能大批量供应。从科研进程来看,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何永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