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养猪业产销现况
(一)生猪价格持续下滑
我省生猪价格从2005年8月开始一直处于下跌状态,截止到现在已经持续将近11个月,虽然临近新年春节期间,有2个多月的价格反弹,但持续时间短,春节后市场行情又持续走低,5月底,肥猪价格已经跌到5.47元/公斤的最低点,猪粮比价为4.14:1,养猪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平均每饲养一头育肥猪亏损60~100元以上。
(二)能繁母猪大幅减少
由于两年多的持续高价位影响,社会投资养猪业的资金明显加大,2004年~2005年农户补栏积极性增加,各类养猪小区、养猪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我省能繁母猪数量显著增加。2005年9~12月的价格下滑期,部分农户开始屠杀生产力不强的母猪。春节后,由于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农户大面积淘汰母猪,规模猪场也选优去劣,各种猪企业种猪销售出现困难,上半年全省能繁母猪数量与出栏肉猪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分别减少约8.6%、4.2%。
(三)饲料原料价格走高
饲料原料价格在上半年不仅没有下滑,相反总体呈逐步攀升态势。玉米价格从1月的1.15元/公斤一路上扬至5月的1.32元/公斤;豆粕价格2.27元/公斤,稍有回落;小麦麸为1.05元/公斤,稳中稍有上扬;鱼粉价格暴涨,由去年12月份的5.86元/公斤涨至4月份的6.73元/公斤,5月攀至新高,达9.01元/公斤,增幅达33.87%。各饲料原料价格总体高于去年同期,育肥猪配合料目前高达1.60元/公斤。
(四)仔猪价格大幅下滑
受生猪价格影响,仔猪销售价格也一路下滑,1至5月份,与去年同期正好相反,仔猪价格一直低于肥猪价格,由1月底的5.93元/公斤跌至目前的4.89元/公斤(仅比仔猪出生时成本略高),仔猪繁育场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五)外调和出口受阻
2005年,我省猪肉出口企业达46家,其中熟制品出口企业25家。今年1~5月,我省猪肉熟制品出口2.62万吨,出口金额0.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2.45%和49.21%。但鲜、冻猪肉出口严重受阻,1~5月出口仅1.60万吨、出口金额0.21亿美元,同比分别降低24.40%,39.20%;活猪省际间外调受口蹄疫疫情及周边地区低价位市场竞争影响较大,预计今年上半年我省活猪外调较去年同期减少25%以上。
二.原因分析及运行趋势
(一)价格下滑原因分析
1、供求关系影响
价值规律作用,导致供求关系失衡。一是两年多的高价位运行,诱人的利润空间,吸引大量的相关企业和不养猪的农户进入养猪行业,已有的规模场扩大规模,使能繁母猪存栏比例过高,虽然自去年9月开始受到打压,但前两年增长的母猪群并没有实质性减少,仅4月份后,才出现较大规模的淘汰母猪现象。由于母猪总体存栏量大,生猪存栏量依然较大。二是生猪外调受周边省份的挤压,外调数量明显减少且价格受到冲击。东北三省原本为我省生猪的外销地,近年来生产方式的改变成为生猪生产基地,其活猪沿海岸线和京沪高速向南销售,对我省生猪就地加工和活猪外调形成压力。三是本地肉联厂、屠宰加工厂等为争取更大的利润,也有意从价格较低的东北等地收购生猪,或倾向于收购土杂猪、二元杂交猪。据调查,从东北收购生猪,到地价5.4元/千克。我省烟台、潍坊、济宁等地个别屠宰企业专门收购便宜的东北猪屠杀,以降低生产成本。四是汽油等燃料价格上涨,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生猪外调成本增加,生猪外调量减少。
2、疾病因素影响
一是受四川猪链球菌的影响。使部分消费者不敢吃猪肉,一定程度上导致猪肉市场的萎缩。二是受牛口蹄疫的影响,整个偶蹄类动物流通和出口受阻。
3、消费变化影响
一是城乡居民膳食结构调整,由过去吃猪肉为主转变为多元化的肉食品消费。二是春节过后,猪肉消费进入淡季,加之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蔬菜、水产品上市量迅速增加,且价格相对便宜,群众的消费观念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了猪肉消费量。三是消费后劲不足。农民增收缓慢,肉食品消费总量增加不快。
4、心理预期影响
价格下跌,养猪亏损,也增强了养殖者提前出栏、推迟补栏的心理。部分地区出现了生猪不足75公斤就出栏,这又反过来加剧了供求的不平衡。同时,大批农户养殖积极性下降,许多地方出现补栏推迟、空栏增加、淘汰母猪、压缩规模的现象。
5、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均
今年1~5月,我省猪肉价格与活猪价格的比平均为1.79:1,较去年同期的1.64:1还大。屠宰加工厂每加工一头生猪仍然获利100元以上,而生猪饲养者出栏一头猪却要赔60~100多元,屠宰加工企业并没有与猪源供应者--养猪场户共担市场风险。反而,养猪低谷期往往成为屠宰加工企业盈利的最佳时机。
(二)运行趋势及预测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我省生猪价格逐渐走低,虽然经历了“五一”、“十一”、元旦、春节四个价格小高潮,猪价下降态势仍在延续。按照“低谷--波峰--低谷”的价格周期波动规律,生猪价格一个循环周期一般为2.5~3年。在当前母猪存栏数较大幅度减少、饲养成本高、外行撤除和结构大调整的猪业现况下,随着秋季的到来,新的饲料原料陆续上市、天气转凉猪肉消费增加等都给猪业生产带来利好消息。因此可以推测,在猪价低谷期持续13个月后,如无特殊情况下,10月份以后猪价可能会出现以上扬为主的态势。
(三)猪市低迷暴露出的问题
一是品种改良整体水平低。与周边省份,如与河南相比,我省良种猪覆盖率低,一旦市场稍有波动,首先影响到的是我省活猪外调。二是猪种选育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完善的种猪选育体系。三是组织化程度低。我省60%以上的生猪仍然来自中小型散养户,虽然猪业合作经济组织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其外向型猪业发展的要求仍不适应。四是疫病防控力度不够。“老病未去,新病又起”,猪场防疫和社会化防疫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现有部分猪场为节约成本出现了该防疫的未防疫,这更可能导致价格高峰到来的同时疫病流行高峰也同时到来。五是小区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在前两年猪价好的情况下,各地大力引导建设了一大批养猪小区,但随着市场的疲软,小区的规范建设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必然成为后续疫情的隐患。六是猪业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均。生猪生产、收购、屠宰加工、猪肉销售这四个环节本应该有机联系,实际中却出现了断裂,屠宰加工企业并没有保护其供应商的利益,实施保护价收购,他们也担心供应商出现问题,但没有足够经济能力。
三.促进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常规措施的扶持力度
一是增加对种畜禽的补贴。为保护种畜禽生产能力,奠定畜牧业恢复基础,把畜禽良种、饲草良种等纳入补贴范围;二是加大对企业贷款贴息、贷款期限和增加额度,以增加对畜禽养殖和加工企业的贷款扶持,保彰大型企业原料收购、产品储存、经营销售所需资金。三是完善与现代养猪业相适应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三级配套的良种猪繁育体系;四是大力推行标准化饲养,积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其中要要搞好小区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强小区运营后各环节的科学管理;五是强化养猪场生态环境控制,做好猪场排泄物、废弃物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推行清洁生产;六是加强生猪疫病防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七是积极推进一体化经营,加强产销衔接;八是建立以农民互助为主的组织保障机制,鼓励建设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增强抵御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加大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和执法
积极推行和加快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搞好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搞好种畜禽、动物防疫、畜禽运输、检验检疫、畜牧物资等方面的执法和监管,构建畜牧业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
(三)加强畜牧业软科学建设
一是启动畜禽政策性保险;二是设立畜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出口风险基金;三是结合畜牧兽医实际,规范畜牧业的数据统计工作;四是加大信息队伍建设,建设市场预警机制;五是鼓励自主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扶持创新型企业。六是加快畜牧养殖方面的质量认证工作,通过对养殖源头的监管、认证,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品牌,鼓励企业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等的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