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整放养结构
池塘养鱼的主要特点是多品种、多规格混养、轮养,发病主要对象是草、鲫、青鱼等吃食鱼,发病期主要在成鱼阶段。依据上述特点,第一,应适当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利用杂食鱼清除残饵、肥水鱼净化水质的功能,调整吃食鱼、杂食鱼和肥水鱼的放养比例。第二,改放小规格鱼种为大规格鱼种,选择规格大、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抗病能力强、生长迅速的优良品种放养。第三,调整养殖周期,提倡鱼种冬放。这是因为冬季水温低,鱼种鳞片紧密,活动能力弱,拉网操作不易受伤,到了春季水温上升时,可提早投喂饵料,使池鱼很快进入生长期,提高鱼类抗病能力。
2.坚持“四定”投饵原则
(1)定质 根据鱼类营养需求和食性变化规律,调整饲料结构,精料和草料要合理搭配,既要保证营养全面又要避免饲料单一。所投饲料要新鲜清洁,不喂腐烂变质和不易消化的饲料。提倡种草养鱼,积极推广使用颗粒饲料。
(2)定量 实行“两头精、中间青”的投饵方式。“大麦黄”、“白露心”两个变温期是发病高峰期,应以精料为主,辅以青料,并节制投饵。投饵以2~3小时吃完为度,不吃隔夜食。天气不好,阴、雾、连续阴雨或已发现鱼病,出现浮头时,要适当少投。严重浮头时停止投喂。
(3)定时 应做到早开食,晚停食,延长饲喂期。一般每天上午8~9时、下午14~15时各投喂一次。如遇浮头或阴雨天可向后顺延1~2小时投喂。
(4)定位 无论投喂浮性饲料,还是沉性饲料,都要有固定食台或饵料筐,以便于检查鱼的吃食情况,也有利于防治鱼病和清扫食场。一般每1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左右成鱼塘或二龄鱼种塘设食台2~3个。
3.管好池水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水质好的池塘,鱼类体躯肥壮,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抗病能力强,不易患病。调节水质的方法有:第一,及时加注新水,提高水位,增大池鱼活动空间,促进池塘物质循环,以利于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使池水经常保持肥、活、爽。生长旺季一般7~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20厘米左右。必要时先排除一部分老水,再注入新水。第二,合理使用增氧机。增氧机具有增加溶氧并能改善溶氧分布状况,调节浮游生物分布及排除有害气体等多种功能。一般每亩水面配增氧机0.2~0.3千瓦,使用时坚持“三开两不开”。“三开”即晴天中午开,阴雨天下半夜及次日早晨开,连续阴雨时浮头前开。“两不开”,即天气正常时傍晚不开,阴雨天白天不开。第三,定期泼洒生石灰,改善鱼池水质,增强水体缓冲性能,控制池水pH值的变化。一般20天左右施用一次,每次每亩泼洒生石灰15~20千克。
4.消毒工作
(1)池塘消毒 鱼种放养前,抽干池水用药物彻底杀灭各种病原体和有害生物。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粕、巴豆等,以生石灰清塘效果较好。
(2)鱼种消毒 鱼种放养前,用一定浓度的药物浸洗鱼种,杀灭寄生在鱼体上的病菌和寄生虫。消毒方法很多,可根据历年发病情况和不同要求灵活应用。
(3)饵料和食场消毒 坚持在精饲料中拌入1%的食盐喂鱼,每月2次,每次连续4~5天;5~9月份鱼病流行季节,每个食场每隔10~15天用漂白粉2~4千克或生石灰60~80千克消毒一次。
5.鱼病预防
大多数鱼病的发生高峰期是在每年4~6月和8~10月。掌握发病规律,及时有计划地在鱼病流行前进行药物预防是对平时预防不足的一种加强措施。
(1)全池泼洒药物 常用药物有①强氯精,每半月一次,浓度为每亩250克对水后沿池边或食场周围泼洒,能有效预防细菌性鱼病的发生。②敌百虫,5、6、8月份分别泼洒一次,浓度分别为0.35毫克/千克、0.45毫克/千克和0.5毫克/千克,能有效预防指环虫、三代虫、寄生烂鳃等寄生性鱼病。③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以5:2的比例混合后稀释成0.7毫克/千克浓度每月或每两月泼洒一次,能预防鳃隐鞭虫、口丝虫、车轮虫等鱼病。
(2)内服法 按鱼的不同习性,将药物拌入饵料中制成浮性或颗粒药饵,消灭或抑制病鱼体内的病原体。投药前必须停食1~2天,增强病鱼的食欲,求得理想效果。一般连续投药3~6天为一疗程。
(3)挂篓法 在鱼发病高峰季节,在鱼池四周用漂白粉或硫酸铜交叉挂篓,可以及时有效地抑制鱼病的发生。
6.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经常清除池边杂草,每天捞除残饵死鱼,改善池塘卫生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