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由去年10月1日推迟到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而今年4月又传出要解禁的消息——牛奶“禁鲜令”是否实施成了谜。5月31日下午4点左右记者仍没有得到权威部门任何确定说法,受访乳品企业也表示“至今也不知道究竟实施不实施”,直到当天晚些时候,记者才最后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得到权威回答:“禁鲜令”将由6月1日实施改为今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看似“遗忘”,实则“观望”
“禁鲜令”指的是《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关于乳制品包装标识上不能使用“鲜”字的规定。
原定于6月1日正式实施的“禁鲜令”自传出有可能解禁的消息后,仿佛被“遗忘”了。5月31日三元集团一位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到现在她所在的部门也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执行“禁鲜令”的消息。
其实,看似消失的“禁鲜令”一直受企业所关注。就在近期举办的“西部乳业形势发展研讨会”上,四川、上海、广州等地的奶业协会再次向农业部提出了解除“禁鲜令”的呼吁。但面对利益争夺尚没有定论的解禁令,处于利益中心的乳品企业的态度实为谨慎地观望。光明和蒙牛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无法对尚未明确的事情做出评价。而三元集团负责公关事务的朱悦宁5月31日告诉记者,上个月部分三元乳制品产品的标识已做更改,产品新标识已经制作好,旧标签的存货也依然保留,公司现持观望态度,并做两手准备以随时应对“禁鲜令”实施。
两次拖延背后的原因
先是由去年10月1日推迟到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现在又拖延至今年11月1日,“禁鲜令”两次拖延为哪般?
国家标准委5月31日公布的关于对库存标签延期实施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通知中指出,2005年9月29日,国家标准委《关于公布部分企业库存食品标签延期使用的通知》(国标委农轻[2005]76号)对经企业申请,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核准同意的部分企业库存食品标签延期使用情况进行了公告。鉴于仍有部分企业标签库存量较大,为减少企业损失,凡符合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及相关标准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可延期使用至2006年11月1日。很明显,该通知中将“部分企业标签库存量较大”作为了延期的主要原因。
而据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等业内人士分析,“禁鲜令”受企业抵制的原因不止于此。王丁棉说,“禁鲜令”规定,我国奶制品的外包装上不能再使用“鲜牛奶”等名称,而必须使用“灭菌奶(乳)”和“巴氏杀菌奶(乳)”等标准名称。由于“鲜牛奶”的字样正是“巴氏奶”阵营的主要卖点,于是,该标准的颁布立刻在行业内引起争议。许多企业都反对“禁鲜令”的实施,尤其是巴氏奶生产企业。更有业内人士分析,这还是一场关系到高温灭菌奶和巴氏消毒奶两大阵营的市场争夺战。此前,高温奶凭借可长期保存和相对廉价的优势占据了国内乳业大多数市场份额,巴氏奶依靠的则是一个“鲜”字。无论是“禁鲜令”的实施还是解除,都会给整个乳品市场格局带来重大影响。
销售者、消费者:希望快点出台
记者5月31日走访了北京几家超市和商场并随机采访了乳品货架前的营业员和消费者。他们多数虽然对“禁鲜令”何时实施以及如何实施不甚了解,却认为其出台和实施将有助于乳制品的保存和的选购。
北京国华商场超市营业员闫秀英说,“我们现在对带‘鲜’的奶和不带‘鲜’的奶保存方法不一样,但只是笼统分类,‘禁鲜令’出台之后保存方式会更科学。”消费者虽然对“禁鲜令”不甚了解,但仍十分欢迎。正在购买奶制品的刘女士告诉记者:“不同奶制品的类型应该科学标记,这样更利于消费者选择购买,现在有的奶制品上标出90%鲜奶,另外10%是什么,我们都不清楚,购买的时候容易受到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