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实施生态封育后的保护区内,灌草植物自然萌生速度明显加快,裸地自然郁闭,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03年宁夏中部干旱带实行封山禁牧仅半年时间,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较2000年增加了9.87%,从五级提高到四级,生物丰富度指数提高了11.01%,植被覆盖率指数提高了16.94%,当地一些近乎灭绝的灌草植物重新出现。
随着植被的恢复,保护区内的土壤蓄水保土能力得以提高,水土流失不断减少。福建省长汀县实施“大封禁、小治理”4年后,全县植被覆盖率提高3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56平方公里,其中剧烈流失面积减少92平方公里,河流含沙量由每立方米0.35公斤下降到每立方米0.17公斤。
封山禁牧后,很多地区开始摒弃传统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取得“双赢”。1998年到2001年间,由于连年干旱,内蒙古13亿亩草场中,近6亿亩中度沙化,3亿亩轻度沙化,牲畜无草可吃,畜牧业遇到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2001年,内蒙古开始在全区推行禁牧和休牧政策,实施舍饲养殖的新型畜牧方式,效果十分明显。据抽样调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推进舍饲养殖后,羊只平均出栏率由28%提高到44%,平均出栏时间从21个月缩短为9个月。在保护区内,随着植被的恢复和土地生产能力的提高,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方式也开始向良性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