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元的大市场
据合肥市畜牧水产局副局长何永捍介绍,目前龙虾产业是从养殖到加工、出口创汇产业链条最齐全的一个品种,长丰杜集、下塘成为龙虾集散地,龙虾一年创造的产值为10亿人民币,市场非常广阔。龙虾不仅可以加工成虾仁出口,龙虾加工后的废弃物还可以加工成壳聚糖和盐酸盐氨基葡萄糖,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长丰下塘镇龙虾养殖大户赵本文每年销售成虾获纯利七八万元,一般农户养殖龙虾能增收2000~10000元。汪仁翱告诉记者,养殖龙虾的收入是种植水稻的3倍,他家养殖龙虾去年毛收入为7万元,今年预计可以达到9万元。
合肥市每年市场需要的龙虾产量为7万多吨,而合肥所能提供的龙虾产量仅为1.45万吨,其中还包括了从安庆、六安、巢湖等地运来的龙虾。因为龙虾收购不足,合肥市龙虾加工出口企业每年的龙虾加工能力为2万吨,可实际加工量仅有三四千吨。
人工繁育成瓶颈
受环境、饵料资源影响,人工养殖的龙虾抱卵质量、成活率、抱仔率都比自然界要高,而且经济效益好,稻田养虾一亩能增收500~1000元,但人工繁育的成虾仅占市场的1/4~1/5。
制约龙虾产业发展的瓶颈就是龙虾种苗繁殖跟不上,龙虾供应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赵本文介绍说,每天前来购买虾苗的客户不少于10户,一天500公斤虾苗也满足不了市场需要,而他每天仅能提供100公斤虾苗。2004年虾苗0.8元/公斤,今年虾苗30~60元/公斤,就这样仍然供不应求。
龙虾人工繁育目前在国内还是空白,近年来我省一直在研究探索龙虾的人工繁育。2002~2003年,省农科院、省水产推广站与长丰县畜牧水产局、科技局联合在下塘镇赵本文家进行龙虾人工繁殖试验,取得了初步突破,繁殖率仍不高。2005年,合肥市畜牧水产局、合肥市科技局拿出20万元资金向社会招标,实施龙虾人工繁育,规定虾苗繁殖量要达到每亩20多万尾,稻田成虾产量要达到每亩200公斤,池塘成虾产量要达到每亩450公斤。结果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丁凤琴研究员中标,在长丰下塘镇实施龙虾人工繁育项目,研究期为3年,2007年结束。
人工繁育有初步成效
今年,丁凤琴在下塘繁殖的第一批虾苗已经出来,稻田繁殖量为每亩20-22万尾,池塘繁殖量为每亩25万尾。她告诉记者,目前虾苗的繁殖量已经初步达到了该项目的要求,但成虾产量尚待提高。何永捍副局长认为,目前此项研究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有两个难题无法解决,一是大批量的同时怀卵同时出苗同时成活比较困难,二是大批量的向社会提供虾苗难以做到。究其原因,陶余清站长认为,龙虾来自不同水域,受喂食、光照、水温等条件影响,繁殖期不同,繁殖习性难掌握,4-11月龙虾陆续繁殖,性成熟期难以控制,同批同步产卵难以达到,虾苗规格难以整齐。
正常的龙虾专养塘,一亩要投放七八万尾虾苗,长丰县2万多亩龙虾养殖面积就需要几亿尾虾苗的繁殖量,按照现在的繁殖率,一口繁殖塘出的虾苗还满足不了十亩池塘水面的养殖用苗。现在下塘镇虽有十几户农户开始实施人工繁殖,但繁殖量很小。丁凤琴认为,龙虾亲本规格、亲本成熟度难统一,加之气候原因,要实现同时怀卵同时出苗同时成活不太可能。目前的繁殖量已经很高,但不可能大批量供苗,因为社会的需求太旺,全国各地都来我省购买虾苗,要实现大批量供苗只能推广和扩大自繁自养,各地都建立龙虾繁殖基地。
龙虾也需禁捕
虾苗的供应紧张与当前龙虾的过度过早捕捞有关。现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市场上就开始销售龙虾,此时的龙虾都是尚未抱卵的幼虾,3~4月又是苗期,捕捞幼虾和抱仔虾会导致龙虾自然资源的衰退。今年,汪仁翱会长在长丰县政协会上提交了《关于实行龙虾休虾期禁捕的建议》,呼吁春秋两季禁捕龙虾,尤其要禁止捕捞幼虾和抱仔虾,以保护龙虾种群资源。目前,在龙虾人工繁育未取得根本性突破的情况下,市民每年吃龙虾不要吃得太早,经营户也不要过早经营龙虾,每年的10月至来年5月应禁捕龙虾,以保证龙虾正常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