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禁渔,到了3月31日江里的渔网都要拆除上岸,我们今年提前一个星期就陆续开始拆网了。”金江村老渔民颜金桃告诉记者,“打鱼跟种庄稼一样,有忙时就有闲时,现在对鱼来说是繁殖期,禁捕对渔民来说是好事儿,有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等到了7月,我们又可以大干一场了。”
“以前禁渔可没有这么顺顺当当。”金江村农业工作负责人杨广富深有感触。“现在一到禁捕期,渔民都积极行动起来,该做的事很快就做好了,可以说已经养成了习惯,不需要再多做工作,对于一些劳力不足的渔民家庭,村里还帮着他们拆网。”
据润州区渔政部门统计,4月1日前,该区渔民的300多条船只已全数进港,江中的3000多张网具也已全部上岸。本月多次巡江检查,也未发现违规捕捞的渔船和网具。可见,长江禁渔已深入人心。
理解,缘于实实在在的效果
连续4年,每年为期3个月的长江禁渔,有效削减了捕捞强度,为长江中的鱼、虾、蟹等各种水产资源创造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保护和增殖了长江渔业资源。长江禁渔结束以后,定居性鱼类捕捞产量有所提高。产量增加看得见,摸得着,这也是渔民支持禁渔的最关键原因。
“这两年,鲫鱼、草鱼、花鱼的捕捞量都比以前多了,鱼的个头也比以往大。”立新社区的渔民项永祥说,“没禁渔的时候一个月常常只有三四百块收入,现在开捕之后一个月能赚上数千元。禁捕确实是件好事,我们渔民都懂得了不能竭泽而渔的道理。”
润州区农经局渔政部门负责人胡迅告诉记者,长江禁渔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些生殖周期较长的鱼类资源状况仍在恶化,捕捞能力过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长江渔业资源的恢复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要做长期而艰苦细致的工作。
致富,禁渔之路要坚持前行
这几年,通过禁渔带来的渔业资源恢复,渔民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再加上春季不用出江作业,很多渔民兄弟告别了长年以船为家的生活方式,在岸上盖起了新房。金泉社区的谢兆宝曾在毛竹棚里待过七八年,他说,社区里不少人近几年都建了楼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
不过,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相比,长江渔民总体收入依然偏低,禁渔的3个月对他们的生活有一定影响。特别是许多专业渔民年龄偏大,工作技能少,转产困难,禁渔给他们带来的生活影响较为明显。为了帮助渔民渡过难关,润州区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帮扶举措,把禁渔期间生活困难的渔民纳入低保范围,发放低保补助。“我在禁渔期做些零活,每月能挣六七百块,加上捕鱼的效益也在逐年好转,一年下来比过去至少增收5000元。”立新社区的华友财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政府对渔民还有禁渔期间每月200元的补贴,想得很周到。”
润州区政府有关部门表示,从长江沿线渔民目前的生产生活状况分析,如果长江捕捞强度不能大幅压减,长江渔业资源状况就难以根本好转,不仅渔民的增收目标很难实现,而且现有的收入水平也难以巩固。与此同时,润州区一方面加大生活保障力度,从去年8月份开始,还对女55岁、男60岁以上的311名老渔民每月发放生活补助金,较好地解决了渔民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该区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努力提高渔民的整体素质,帮助广大渔民切实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3月26日,该区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渔业科普学校,为广大渔民兄弟创设了学习渔业科普知识和渔业政策法规,以及渔民相互交流的崭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