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殖概况及统计结果
每年10~12月是当地日本对虾养殖的第一个发病期。当地虾池按养殖对象可分为:菲律宾蛤仔混养池;蟹类混养池;对虾专养池;鱼类混养池4种。在考察阶段的67口池中,仅2口锯缘青蟹混养池未出现病情。再从2003年元旦至春节收获情况看,有57.9%蟹类混养池的对虾取得较好收获,明显好于其他类虾池。表明这类混养池虽然发病,但病情也比较容易控制。另外,当地全季最高产值的2口池子均为蟹类混养池,其中1口达到约3000元/亩。这些都说明虾蟹混养确有一定防病效果。
二、蟹类混养防病效应的探讨
蟹类能翻扒池子底部,改善对虾的底部栖息条件;120克以上锯缘青蟹能清除池中的松螺,有利于虾池基础饵料的生长;底部污物经翻扒后进入水体,形成藻类繁殖的营养源;凡混养蟹类的池子,水色都很稳定,且浒苔不易孳生。蟹类能摄食对虾的病弱个体,有利于控制病毒传播。其中梭子蟹游泳能力较强,能追逐五须虾等敌害生物。
除石灰之外,许多渔药对菲律宾蛤仔有伤害作用,而蟹类则不太敏感;这有利于水质调控等生产防病措施的实施。
三、虾蟹混养的生产管理措施
蟹类抗逆性较强,对虾池渔药不太敏感;食性杂,可有效利用池中的部分基础饵料。因此可参照日本对虾的养殖规范,对虾池进行管理。同时应兼顾蟹类特点,采取如下措施。
1.混养池应严格清池。可先将青蟹放入暂养池,待清池后再放入大池。
2.根据蟹类的不同习性,在进排水方便的池子混养锯缘青蟹,在排水困难的池子混养梭子蟹。
3.混养密度:60~100克的锯缘青蟹以每亩40~100只为宜,梭子蟹苗应不超过2000只/亩,两种蟹类不能混养。日本对虾苗分批投入,第一批为3000~5000尾/亩,过10~15天投入第二批,为5000~6000尾/亩。
4.锯缘青蟹在育肥阶段,需要蛋白性营养。主要采用兰蛤等生鲜饵料,辅之以浸泡后的鱼干。梭子蟹放苗30天后可投放粉碎的杂鱼肉,后期可酌情增加蛋白性饵料。
5.虾蟹的健康状况出现异常时,可利用对虾和青蟹耐干露的特点,选择阴天等适宜天气排出60%~90%池水,并在1~2小时内及时进水。此法能氧化池底污物,改善虾蟹栖息环境;还可排出和清理部分敌害生物以及病弱虾,并清理浒苔;同时检查青蟹数量、生长和健康情况。进水后应施放药物,加速培养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