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靠近海边的养殖场选择2个海、淡水来源容易、进排水方便的虾池(40×60米,平均水深1.5米),海水来源为抽取海水经过滤后使用,淡水来源为井水,外加6个2×4米驯养淡化池,增氧设备一套。
二、种苗选择
选择优质、健康、规格一致的美国红鱼、红笛鲷、黑鲷苗种,体长6—7厘米。
三、放养
1、清塘消毒进水前将池塘水放干曝晒2天,每亩用100千克生石灰改良底质、进水30厘米,浸泡池塘3天后排干;再进水30厘米后,用漂白粉20 ppm 全池泼洒消毒;2天后再用5千克/亩茶粕灭害;5天后进水育肥,使1号池水比重调到1.0 08 ,2号池水比重调到1.0 13 。在放苗前7天泼洒光合细菌10 ppm 。
2、苗种驯化
苗种自3月20日运到,经硫酸铜10 ppm 、溴氯海因4ppm混合剂处理5分钟后,当天将美国红鱼、红笛鲷、黑鲷分别放入驯化池暂养淡化,池水温度控制在23—24℃,pH值为8.2,池水比重为1.0 18 ,放入鱼苗后稳定池水3天。以后在保温的情况下每天注入一定量的淡水,调节池水的比重,暂养美国红鱼池水按比重1.0 18(2 天)→1.0 16(2 天)→1.0 14(3 天)→1.0 12(3 天)→1.0 10(3 天)→1.0 08 逐步将海水比重调到1.0 08 ,暂养红笛鲷和黑鲷的池水则按比重1.0 18(2 天)→1.0 17(2 天)→1.0 16(2天)→1.0 15(2 天)→1.0 14(2 天)→1.0 13 逐步将海水比重调到1.0 13 ,然后将美国红鱼转移放入1号池中,将红笛鲷、黑鲷转移放入2号池中,待稳定3天后每天逐步加5%左右的淡水,进行自然温度和低盐度的适应性驯化,经过10天将放养美国红鱼的1号池水的比重调到1.0 03 ,经过15天将放养红笛鲷、黑鲷的2号池水的比重调到1.0 09 —1.0 10 ,稳定2个池中pH在7.8—8.4的之间,鱼苗1号池放养密度为每亩1000尾,2号池放养密度为800尾。
四、养成管理
1、投饲管理饲料主要以新鲜的小杂鱼为主,来源广,价格便宜。前期由于鱼体经过运输,驯化淡水,体质较弱,必须投足饲料,以便鱼尽快恢复过来进入快速生长期。中期7-9月要控制投喂量,因为此时正值高温季节,尽管鱼觅食旺盛,但如果鱼吃得过饱易引发肠炎等病害;另外投料过多会引起池水水质变坏、恶化。后期投足饲料,因为此时为鱼的主要育肥期,要适当加足饲料,而且饲料质量可以相对差些,但要新鲜,若投料不足必会影响鱼的生长,特别是美国红鱼。投料为每天2次,日出前、日落后各1次,分三期按照10%、6%、7%的投料方式,每天投喂时以7-8成饱为基准。投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鱼的大小、生长情况,以能及时调整饲料的品种和增加投料数量,观察鱼的病害情况以能及早防治。
2、水质控制pH值要控制在7.8 -8.4 之间,前期每4天换水5-8厘米,中期高温期水质易恶化,每2天换水8-10厘米,后期视情况而定。但要注意稳定池水的比重,定期投入沸石粉调节水质。
3、鱼病防治做到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主要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定期每两周连续2天在饵料中拌入1‰-2‰的强力霉素,以增强鱼体抗病能力。定期在池中泼洒光合细菌,以稳定有益菌优势,抑制病菌的繁殖生长,减少发病。
五、试验结果
经过4—11月共7个月的养殖,1号池共产美国红鱼3006千克亩产835千克个体增长至700—900克最大个体达1123克,成活率94%,2号池共收红笛鲷、黑鲷1785千克,亩产495.8 千克个体增长至600—800克成活率90%,存活率明显高于网箱养殖和一般围塘养殖的40%—70%。在整个养成过程中水质比较容易管理控制,基本上没有发生病害;鱼的生长迅速,经济效益显著,不失为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一个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