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超过泰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鱼类产品出口国,当年出口额近45亿美元,2003年中国出口额为52.4亿美元。在国际渔业贸易中,较大的出口国有中国、泰国、美国、挪威、加拿大等。
日本
据日本水产贸易协会公布,日本2004年进口水产品为3484833吨、进口金额为16339.5亿日元。较2003年分别增长了4.8%和4.1%。但是,进口数量较最高的2001年少了9%,金额较过去最高的1997年下降了16%。2004年日本出口水产品为424309吨,出口金额约为1486亿日元。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4.5%和9.5%。出口的平均单价为350日元/千克,较2003年的366日元下跌了4.3%。而出口数量经12年后首次突破40万吨大关。从2005年起日本全面启动对水产农食品的安全管理措施。此前,日农林水产省已开始对部分农畜产品和水产品采用质量安全的全程追踪系统的试点,同时开发了与之配套的自动生产历史信息系统,对认证合格的水产农畜食品授予认证标识的措施,使消费者在购买水产农畜食品时可以便捷地鉴别出哪些是安全食品。从2005年起将把所有的水产农畜食品都纳入全程追踪系统管理,对生产和销售符合规范的水产农食品授予认证标识,实行全面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加拿大
2003年加拿大渔业产值达29亿加元创历史记录。目前,加拿大渔业主要产品是龙虾、蟹、虾等甲壳类产品,在10年以前,该国渔业则是以鳕鱼为中心。加拿大养殖产值为5.86亿加元,海洋渔业产值为22.6亿加元,内陆渔业产值为0.83亿加元。对于渔业系统就业情况,海洋渔业就业人员约6万人,加工雇佣人数约3万人,养殖从业员7200人。加拿大作为水产品出口国位居世界第五位,出口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45亿美元。美国是加拿大水产品的第一出口对象,主要出口龙虾、鲽类、虾等,出口金额达30亿美元。对欧盟(EU)出口稳步增长,较2002年增长23%为4.46亿美元,对中国和香港的出口也增长21%达3.24亿美元。
越南
近几年,越南的渔业总产量持续增长,从1995年的108.5万吨增至2002年的150.8吨,位于世界第14位,在前面的是韩国,其总产量是168.4万吨。越南计划确立以水产品出口为导向的渔业生产,2001年至2003年期间,其水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8亿、20亿、22亿美元。据越南水产部的统计,截至2004年8月底止,越南向韩国出口的水产品金额累计为9050万美元,比上一年度同期增加13%,韩国已上升为仅次于日本、美国、欧盟之后,越南的第4位出口对象国。越南渔业部计划,到2006年鱼产量提高至950万吨,人均消费提高至30千克。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7大渔业国,仅次于中国、秘鲁、日本、智利、美国和印度。印度尼西亚1998年的捕鱼量是420万吨,2002年提升到500万吨,增长幅度为19%,2003年的捕鱼量近600万吨,创近年新高。2002年,印度尼西亚的渔业出口额共15.7亿美元,2003年渔业出口金额为20亿美元,该国将争取在2006年创汇50亿美元。1999年~2002年,印度尼西亚渔业产值有21.72%的升幅,其间,该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为13.56%,可见渔业产值增长高于国民经济整体增长水平。2003年渔业和鱼类加工业在GDP的比重达到10%。2000年~2003年渔业产量每年平均增长5.21%,由2000年的570.7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594.8万吨。其中海鱼的捕捞量由2000年的452.1万吨上升到2003年的472.8万吨。人工养殖鱼产量年均增长7.04%,1999年只有99.4万吨,2003年增加到122万吨。全国人均鱼类消费量也逐年上升,2000年为21.57千克,2003年上升至24.67千克。印度尼西亚的渔民人数也在增加,由2000年31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约347.6万人。
美国、西班牙
美国海岸线较长,渔业资源丰富,其水产品进出口量都相当可观。2001年至2003年,美国水产品进口额分别为103亿、100亿和117亿美元,为第2大水产品进口国;同期水产品出口额为33亿、33亿和34亿美元,是第4大水产品出口国。2001年到2003年西班牙是第3大水产品进口国,进口额分别为37亿、39亿和49亿美元,同期出口额为18亿、19亿和22亿美元,出口位居世界第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