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兄弟是马来西亚人,但过去一直在新加坡居住成长,家族从事和航运有关的业务以及商品贸易等等。
70年代,航运市场不景,黄家将事业重点转去香港,随后以香港为总部展开全球业务。
目前黄家控制两家上市公司,是在香港挂牌的太平洋恩利国际和在新加坡挂牌、以冷冻海产食品业务供应为主的太平洋恩利控股。
黄裕翔昨天仍然是记者会的主角,但话题不是太平洋恩利,而是即将公开售股,并将在第一级股市挂牌交易的中渔集团(China Fishery Group)。
黄裕翔说,“太平洋恩利从事海产品采购、冷冻贸易,一直都感觉到捕鱼业务未来的潜能更大,希望有机会投资在以捕鱼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中,从而也让太平洋恩利集团,发展成为一个海产品捕捉、处理、供应、分销的综合工业商。”
刚好从事海产贸易的中国水产总公司属下的中国国际渔业香港公司(CIFHK)也有这样的想法,双方于是以70%和30%的合资比例成立了一家公司,向台湾商人宋玉璟收购了捕鱼商碧华公司(Jade China)中49.9%的股权,随后太平洋恩利再直接购入2%的股权,三方成为中渔集团的大股东。
这架构也使得太平洋恩利直接和间接持有中渔36.93%的股权,后者也就成为太平洋恩利属下的联号公司。
虽然黄裕翔没有在中渔集团中任职,但他的弟弟黄裕桂,将出任中渔集团的执行主席。
由于合作伙伴——俄罗斯股东组成的捕鱼商及船队Perun公司,拥有在俄罗斯海域的捕鱼权,加上同中国水产公司的合作,使得中渔集团在北太平洋获得了一纸“通行证”,可以在两大国的海域内川行。
“中渔集团通过向Perun公司支付5600万美元和分享集团20%盈利的形式,来获得10年期的营运租赁合约,管理操作在北太平洋的5艘和在南太平洋的2艘捕鱼船来开展业务,”黄裕翔说,“集团同时再通过中国国际渔业香港公司,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管理操作27艘船只。通过这30多艘船只,根据不同的产鱼季节和时令,来完成中渔集团在全球主要海域的布局。”
在去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中,大约有98.7%来自太平洋,来自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则为0.4%和0.9%,
他强调,太平洋恩利在海产处理、供应和贸易方面有多年的历史和经验,“捕鱼后的管理的程序、加工一直是我们的强项,过去以来,这个行业在海产品处理过程中大约有40%是报废的,但我们通过最新的技术,例如急冻,将产品处理成鱼粉等等方式,大幅提高了经营收益,最终取得了33%的净毛利。”
近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使得中国人均鱼类的消费量,预期未来30年的消费量将从2003年的25.6公斤上扬到2030年的34.3公斤,也将是推动中渔集团业务主要驱动力。
黄裕翔说,在2005年上半年,供应到中国市场就占了41.2%,其余为韩国(25.1%)、日本(23.3%)、欧洲(6.8%)和其他地区(3.6%)。
每股1.25元
中渔集团公开售股
中渔集团昨日开始以每股1.25新元发售共5700万股新股,筹集6543万元的资金,并在第一级股市挂牌。
供公众认购的为100万股,5600万股为私下配售,所发行的股票占扩大股本后的15.7%,股票的本益比是12.82倍,申请截止日期是23日(星期一)中午,并将于25日(星期三)开始交易。
在筹集的6543万元中,集团准备动用大约5085万元收购捕鱼船或作为经营管理新船队所需支付的款项;其余资金保留为营运资本。
中渔集团在全球经营管理34艘渔船,目前90%以上收入来自太平洋,在销售市场中,中国所占据的比例超过40%,其余为韩国、日本等。
集团在04财政年度收入上扬72%报9460万美元(下同,1亿5892万新元),净利上扬4倍报1770万美元。在05财政年度的首9个月,收入是7730万美元(1亿2990万新元),净利是2870万美元。